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走在起凤镇鱼四村的文化路上,一侧是居民住房的文化墙,另一侧是篱笆包围的绿地,间或建有停车场和小型健身广场。村在树中显,绿在水边生,人在花中行。很难想象,这条宽阔整洁的文化路在去年年初还是由一半旧路一半河道共同组成的。河道,是起凤镇最具特色的地方标志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部分河道已经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功能,河道堵塞直至干枯,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几乎将其填满,反而成为村民出行的一种障碍。
一切可喜的变化都要归功于起凤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村容村貌成为各村首当其冲的重点工作,在道路硬化的过程中,村里多方征求意见,力求规划合理,一边夯实填埋的河道,一边铺设雨污管线,同时还清理淤塞河道,修建了河道护坡,村民的出行条件有了质的飞跃,排水问题也得到妥善解决,大家对此赞不绝口。修路工作结束后,一系列后续的配套建设也陆续展开,本着清理一片、绿化一片、美化一片的原则。村内先后建成停车场、文化健身广场、修建花坛,种植三叶草、月季花,新装LED路灯,整改残墙断壁,粉刷沿街外墙等等。作为名气远扬的省生态文明示范村,鱼四村的“高颜值”也为它带来了一批批观光客,山东综艺频道的《明星·宝贝》摄制组就是其中之一。据了解,今年5月份,李鑫等综艺频道主持人及童星宝贝们特意在鱼四村选址录制节目,一周时间里,鱼四村美丽的村貌和村民的热情给摄制组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美丽乡村创建不仅要“面子”,更要重视“里子”。农村的美不仅要打造外在环境美,更需要发挥道德的力量,提高村民文明素质,提升村民的内在美,这样的共识让起凤镇涌现出了众多口口相传的“美丽故事”。走进辛泉村,处处透着的庄稼人独有的朴实感让记者倍感亲切。据了解,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倡导四德新风,该村举办了“感动辛泉”年度人物颁奖文艺晚会,除了76岁的孝德老人朱联刚,村庄美容师魏玉英、好婆婆孙珍英、李翠华、好儿媳杨翠霞、巩桂华外,颁奖台上还有一个感动团体,这个团体就是辛泉村全体村民。去年为修路,全村人不计个人牺牲,有借钱的,有卖粮的,有90岁老人、癌症患者义务出工的,全村动手,户户参与,巷道100%硬化……张惠亭、庞志清等70余位有识之士为美丽乡村建设捐资40余万元;村民胥村一为修建村北篮球场无偿终止未到期的承包合同;傅正光、胥村一、曹峰、朱佰义、巩云芳捐助8000元安装篮球场护栏,朱波说服家人拆屋通道无过分要求,使得辛泉村此后没有一条死胡同……显然,为建设美丽乡村无私作贡献在辛泉村已蔚然成风。
2015年,起南村新的村“两委”组建后,全村人拧成一股绳地往前奔,建设美丽起南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村“两委”成立清欠小组,把村里几十年的欠账仅用35天时间全部清理完毕,清收资金27万元,当初很多人说这是个马蜂窝,动不得,现在这个马蜂窝变成了蜜蜂窝,全体村民的心顺了,为以后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打好了前战;拆除乱搭乱建时没有一户是强拆,清除垃圾、拔草绿化等,男女老少齐上阵,自觉出义务工千余个,在外工作的周末回家也参加到义务劳动大军中,村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些都在党支部书记魏锐祚的相机里留下了最美好的定格。千变万化,最大的变化是人心的变化,“过去不少人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现在这种情况是大大减少,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魏锐祚说,现在村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要让大家有想法找党组织倾诉,释心怀;有纠纷找党组织反映,帮化解;有困难找党组织解决,助发展,党群齐心,才能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美丽”才能持续。
(桓台县起凤镇 宋兆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