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我家这五年

2017-11-09 17:00:04

       从年轻始, 我家年年有变化,可这五年,我家变化驶入了快车道,圆了我一生的梦。

       2015年秋和老伴进了县城,厨房用上了天然气,冬天统一供暖,夏天安装了空调。老来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少年时听说和憧憬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经超越。这老来老了,还玩开了电脑、上网学习和网上聊天的新花样。

       2013年春退休后有进城买楼房居住的想法,但考虑当时的经济状况,离梦想还有一段距离,原计划是五年后,也就是在2017年后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解民心顺民意,国民济迅猛发展。孩子们的工资不断上涨,我的退休金也提高了,在儿女们的帮助下,于2015年夏就圆了我进城的梦,在润生家园买了楼房,把家搬进了城。

       回想少年时帝国主义掐脖子(制裁),前苏联撤回专家,是国家最困难时期。“国家,国家”,国过紧日子,家就日子紧。我家人口多,住草房,吃黑窝窝头,晚上点煤油灯,听蛐蛐叫,爹娘住在一间低矮的灶房里的土炕上,姐弟妹五人住两间又小又矮的土坯房,在房梁间用高粱桔隔开,两个姐姐和妹妹睡里间,我和弟弟睡外间。

       结婚是在两间低矮的草房里,这两间房,大哥结婚后住了两年,当他盖了新房搬出后,我又用它做新房。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买上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也就是当时最时兴的“三转一扭”。

       改革开放后盖起了新瓦房,大玻璃窗,雪白的墙,大后座黑白电视以及挂在梁上的吊扇;隔些年后又换成有后座的彩电增加了落地扇,骑上了摩托车,再后来又盖了大门楼,一改用木栅栏当大门十几年的境况,建起了接近农家的四合院和大门楼。在农村自我感觉就很不错了,可这用了几十多年的时间。

       这五年,儿子在大连大学由教学助理晋升为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他所负责的科研项目曾三次获得国家科研基金近百万,2016年摘取了大连市“科技之星”的荣誉桂冠,幸运地登上了大连市“优秀科技人才千人榜”,辽宁省“优秀科技人才万人榜”名单。

       这五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孙子刚上二年级,儿媳又生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孙女。女儿又添了一个胖外孙。一大家人其乐融融。我们做老人的含饴弄孙,不胜欢喜!

       这五年,因年龄关系记忆力虽差了点,但从年轻养成的每天读书学习看新闻写日记的习惯基本没变。由于空闲时间多了些,如是重温了四大名著,阅读了《毛泽东的读书生涯》《梁实秋名作欣赏》《王蒙精选集》《汪国真诗文集》《土地记忆》《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一种财富精气神》以及《寻根东里》《沂源文史资料》(十二)等书籍。有选择的阅读了《国学经典、国学精粹》,《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唐诗宋词欣赏全书》,《思维与智慧》合订本,《时文精粹》《沂源诗词》等书籍。《老干部之家》是必读的,还定了两年《快乐老人报》,在门卫上也看了部分《淄博日报》《沂源报》等报刊。

       近些日子又喜欢上了网上的文学美文。就像黑瞎子掰玉米,掰了一地到头来腋下还是两个玉米棒,收获不大。

       从书报中汲取营养,以读书和敲打文字为乐。读书不求甚解,写文章写诗词不求发表,因为自己吃几碗干饭自己有数,只是想把日子过得充实一下,以补少年时期读书少的遗憾,或者说不愿被时代所淘汰,也算是秉烛之明吧。

       前年被县政协聘为文史资料员,写了《清朝状元曹红勋》等数篇文章,不一定录用,这里写出就算是自我鼓励了。

       这五年,又获得了上学的机会,去年参加了老年大学诗词班,买了《诗词格律》学习,由于基础差,平仄掌握不了,跟不上班,但还是喜欢。自己也感到奇怪,分析原因,是喜欢上了讲课的老师和学友们,他们都是咱县里的精英,和他们在一起,学到的不光是诗词知识,还有做人的品行和修养。

       继而由诗词班报名参加了“春松志愿者”队伍,有了做公益事业的机会,在那里有党支部领导,公益行动已深入到社区,深入到学校教育下一代上了,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我喜欢也愿意做,人活着不能只为自己,要活得有点意义,有点精神。

       总之,这五年好像又年轻了许多,心情也变了,看啥啥顺眼,包括曾绊过我一脚的人,给了我历练,让我增长了阅历,和我遇到的恩人一样,都应该说声谢谢,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我家这五年,只是咱县里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最普通人家的五年,是那浩瀚星海中最不显眼的一颗小星,比我家亮的还有千千万。

(沂源县老干部  曹长芹)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