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一九五零年三月出生,今年68岁。二零一零年三月我从区教育中心正式退休,在自己心爱的教书育人岗位上整整工作了43年。我1971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已是有着46年党龄的党员。在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仔细回顾自己成长的道路,对比一下自己家庭前后的发展变化,再看一下今天幸福快乐的好日子。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欢乐,思绪万千,有多少知心的话,要向党诉说,亲爱的党,是您把我们救出火坑,是您把我培养成长,又是您把我们领上幸福小康路。吃水不忘掘井人,党的恩情铭记心,下面联系自己的实际,畅谈一下自己思想感受。
我老家是临淄区辛店街道仉行村,祖祖辈辈是种地的农民,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沐浴着党的阳光,与共和国共同长大。对于旧社会家庭过的苦日子只能从父辈一代人的口中知晓,解放前我家人口多土地却少的可怜,打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吃糠咽菜是常事,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再加天灾人祸,兵荒马乱,衣食无着,苦日难熬。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两件事就足以说明当时家境的贫寒。一件事是有一年,父亲与大伯兄弟俩春节时只做了一件棉裤,初一拜年两人只好轮流穿这一件棉裤,另一个只好在被窝里等着。另一件事是说当年住房的狭窄,八口之家挤在三间的矮的土胚北屋里,南屋是一间小草棚,做伙房用,下大雨时,从北屋一步就能迈进来南屋,身上不许有雨点,足见房小院窄。所以父亲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好住处,父亲与大伯在庄里劳动是出了名的硬汉子,吃苦耐劳,农活样样精通,一年到头用上牛的力气,拼死拼活地干,却换不来一顿饱饭,穿不上一件新衣。由于经常忍饥挨饿,加上繁重劳作,两人都患上了严重的气管哮喘,伴随终生,母亲艰辛操劳,营养不足也得了肺病,无钱医治,43岁眼睁睁的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我可怜的大姐也因生活艰辛,十来岁也得病无钱救治而早亡。俗话说,破屋漏天病老婆,无衣无粮没法活。父辈们就是在这样水深火热的日子里挣扎煎熬。
1948年,临淄解放了。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劳动人民站起来了,当家作主过上了安稳的日子。50年父亲一个人拉扯着我们兄妹三个生活,日子虽苦,但已解决了温饱。60年代初,我和三姐相继考上了临淄一中,这在当时是件好事也是一件难事,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负担两个中学生就学,是件不可能办到的事。在关键时刻,是党和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为我俩提供了人民助学金,使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学业。三姐初中毕业就参加了社教工作队,随后去海阳和高密搞社教。我高中毕业后,回村当了民办教师,每天除了挣工分外,每月还能够领到七元五角的民师补助。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及那场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和干扰,国家贫困落后,经济发展受挫,老百姓生活还没真正得到改善。我就得有一年,全家四口人,四个整劳力,辛苦干一年分了不到100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因为大多数家庭分不到钱。见到了钱,喜得老父亲合不上嘴,将钱用小手绢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好,藏到房子的山墙雀眼里,山舍不得花。
要说我们老百姓腰杆子真正硬起来,经济翻身、生活富裕,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当领导我们拨乱迫正,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的这五年,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惩治腐败,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以民为主、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爱民惠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总书记说得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目标。”这是多么朴实,亲切。饱含深情的语言。强国富民的好政策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收入逐年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就拿我们家来讲,变化是巨大的。自己有民办教师转为公办,全家农转非,在城区分了福利房,子女都安排了工作,他们都住上了宽敞的楼房,家家都有小轿车,还都受到良好的教育。退休后享受到副高级职称的退休金,老伴儿也办了养老保险,并逐年提高待遇,如今是衣食无忧,经济宽裕。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这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前年老伴儿突得脑膜瘤,住院手术达3万多元,今年我也因胆病去上海治疗手术花了十多万,按国家医保政策,医疗费用即时得到报销,减轻了自己家庭的经济负担。如果是在过去,这个家也就贫困潦倒了。一句话,是党让我们走上了富裕的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我家庭的变化是中国亿万家庭的缩影,我长期住在农村老家,与村里庄里乡亲,老少爷们朝夕相处,亲眼目睹了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的变化。特别是最近五年,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党的农村惠民政策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实,农村已发生巨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就来看看我的家乡吧,如今农民种地不但不纳税,国家还发放各种种田补贴,全体村民加入农村医保,大病还有救助。60岁以上老年人和残障人员还按月发放补助。农村适龄儿童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百分之百的进行高中段学习,学校高标准,校车来回接。据不完全统计,我村近几年近百名学生进入高等院校就读。村中青年人80%都住进楼房和有家庭汽车,生活信息化,90%都有自己满意的工作。街道为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老年活动室、卫生室、办公室、健身活动场所,大部分家庭用上液化气、天然气。村庄整洁美丽、道路宽敞,村民生活安稳舒适。真是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景象。一位86岁的老哥说得好:“解放初,宣传社会主义幸福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喝牛奶、吃面包,我还说这是胡说,今天来看,这个标准太低了。”另一个老哥接着说:“可惜爹娘让我们下生太早了,我们好好的活吧,可别早去。”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记得过去的苦才知今日的甜,今天的幸福路是党给我们筑就,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努力奋斗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创建更美好的未来。
(淄博市临淄区 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