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村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

2017-10-27 15:49:13

说说我村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变化

山东省鲁宁监狱退休干部  张立善

      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习近平同志主导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谋求人民群众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花大气力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就业、社保、教育、公众安全、社会公平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特别是在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对农村打响了扶贫攻坚战,使广大农民享受到了很多实惠,使新农村建设大步向前迈进。以我的家乡为例,这五年,我目睹了农村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的家乡在济宁市汶上县城东20里之外的大王庄村,是个三县(宁阳县、兖州市)交界处,距离南北公路较远的偏僻村庄。过去村容村貌差,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畜禽乱跑;街道建设缺乏规划,窄小、凹凸不平的土路,每次下雨,即使踮着脚走,一不小心踩错了地方,鞋子上总会裹满泥巴,裤腿上也甩满了泥水!村里缺少配套的公共设施,房舍散乱无序,加上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垃圾污染严重;农村在交通、水电、通讯、燃料等基础设施方面都与城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今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条条柏油马路伸进我村,一辆辆小汽车在马路上奔驰,一座座楼房披彩虹,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到处都是洁净的路,垃圾桶定点摆放,专人清理,街道上没有了昔日的恶臭,没有了往日的遍地垃圾,雨天行走鞋子上再不会裹满泥巴;路两边植上了绿树,安上了路灯,夜间行走不再是黑灯瞎火。农民腰包鼓了,以前农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现在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农忙时,种地搞收入,农闲时,外出打工挣大钱……农业管理、科技含量高,各种农业机械车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收入也增多了。在能源使用上,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逐渐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农民的物质生活变化更大,过去住的是土坯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蜡烛照明,走亲访友、赶集多数的人只能靠步行,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但在近几年里,全村750户,一户一宅,房屋全是钢筋水泥砖的小楼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抽水马桶、地砖、吊顶等,已成了“标配”。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用上了高效环保的液化气,夏天有空调、冬天有土暖。交通更是不用说,村里通上了宽阔的柏油路,从村里通往县城的公交车每天从早到晚按班次跑好多趟。路上看不到自行车,家家都有摩托车、电瓶车,大部分家庭还开上了小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电气设备在农家是常见的,村里普及了电脑,数字电视、手机等。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进一步普及,一系列惠农措施相继推出,例如农田补贴,医疗保险、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领100元的养老保险,80岁以上每月150元等等。除此之外,更令人惊喜的则是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商业、电信等行业齐备;村内建设了文化、健身广场、文化阅读室、活动中心等,农闲时节、茶余饭后村民有了休闲、娱乐、学习的场所。再有就是:“秀才不出门,知晓天下事”,打开网络,便可以了解天下大事,一部手机即可进行网购、缴费、微信、银行卡转账、打车等服务,农民的生活已开始由乡村型向城镇化过渡,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每逢我回乡探亲,村民们都说:“现在的新农村不比你们城里差,旧社会的地主富豪都没有咱今天过的日子好,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领导的好”。这些话真是感动我,村民的幸福感、知足感要比我们强。以前农村人想尽办法搬到城里住,近几年来,那些在城里安了家的人,也都纷纷回来把撂荒的旧房子进行了翻修、改建,准备等退休后从城里搬回来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中央心系老百姓,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到的实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把人民的事办好了,把百姓的困难解决了,老百姓对党和政府信心百倍”。是的,目睹农村这几年的变化,充分反映出中央以人为本、为民务实的发展战略落地生根、发芽结米,人民群众跟随党中央奔小康的步伐越来越强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希望和信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