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这五年

2017-10-24 16:54:16

我们家这五年

十七中退休教师 王允静

 

      我是山东省莱芜市第十七中学的退休教师。今年88岁,身体还硬朗。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女婿已退休多年;小女儿、女婿在山东科技大学工作。平时与大女儿夫妇一起生活,寒暑假去小女儿家居住。孩子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家人都有广泛学习的习惯。学习生活知识,学习医疗保健常识,更注意学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的改革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特别是关怀民生部分,更大大鼓舞了我们,我们都想积极做点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近几年,有些文朋诗友先后与我切磋,我应邀为六本书阅稿、写序。即:《国槐》、《三幸堂漫笔》、《悠悠岁月》《周庆等诗词选》等诗文集。

      我喜爱诗词,写诗成了我的生活纪实。写的质量虽不高,数量却不少,近五年我写了两千首诗,记录了国家大事,也记录了个人生活。如2013年的“九·一八”纪念日,同年的四川雅安大地震。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公祭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以及后来的神舟十号上天、蛟龙号下海等。总之,诸如此类大事,我都有纪实诗。更多的是我的生活记录诗。无论是生活实况、读书心得、友好往来等等,甚至一瞬间的感受,我也会即兴写成诗词。如近日在泰安女儿家居住,早上凭窗外望,眼前景物,使我成词“如梦令”一首:

      临窗闲看秋晓,先见出林飞鸟。

      金风漫吹来,黄花点头问好:

    “你早,你早!今日诗兴多少?”

      再如,一天早上我看见,一对夫妇在阳台赏栀子花,我也迅速为他们“拍照”——成“诉衷情”词一首:

      碧梧伸展绿兼稠,枝叶掩红楼。

      素手湘帘漫卷,双燕语啁啾。

      栀子开,馨香溢,远芳流。

      晨光俪影,花开栏上,人笑楼头。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国家的一切事业将由他们来承担。弘扬国粹,自然也不例外。现在一些诗词组织中,都以青年人为主体,一些青年脱颖而出,创作大量诗词,有的逐渐出了专集。教育部门有诗歌进校园的举措,幼儿园也教孩子背古诗,看到这些,我由衷的高兴。

      现在我家中,仍不断有诗友往来,有的送稿子叫我修改、有的来研讨诗词格律、有的交流写作体会。总之,唱和吟咏不断。《齐鲁晚报》记者来采访,以《诗坛长青树》为题,作了报导。

      我大女儿夫妇,也是一对热心人,邻里有些大小事情,她们总是热情相助。他们还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今年又一同上了老年大学,学文化、学才艺,广泛交友,所以我家友好往来甚多。齐鲁电视台也采访了大女婿,并以他的原话《顺应自然为好》为题,作了报导。

      小女儿夫妇今年刚刚退休,退休之前,虽然工作繁忙,但也是敬老敬长,主动承担一些事务 ,为家庭做了不少奉献。

      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和和睦睦,快快乐乐。我们一直这样生活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