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 从严治党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017-10-19 17:10:17

反腐倡廉 从严治党 

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山东省农业银行离退休干部 鲁清贵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近年来,一些国家因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时候说过“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我们必然会亡党亡国。”亡党亡国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有点遥远,基层干部的“苍蝇”式腐败或许更加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不管如何,部分干部的腐败不仅直接损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更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公信力。

        群众关切就是党和国家开展工作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以加强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出台“八项规定”,强固“打铁之硬”,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打出一套反腐倡廉“组合拳”,反腐数量之多、范围之宽、力度之大,堪称空前,政治生态得到进一步得到净化,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呈现出一片风清气正的好气象。

        一、反腐旗帜鲜明。党的十八大一改对腐败问题遮遮掩掩的暧昧态度,鲜明地指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十八大以后,全党、全国都非常清楚的看到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看到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腐败的态度。十八大召开之后,不仅加强了对反腐败的领导,更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反腐败的强大声势、攻势,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腐败分子、腐败势力势不两立的姿态与决心。“零容忍”和高压态势反腐,表明反腐没有“特区”、没有“禁区”,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二、“老虎”“苍蝇”一起打。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改打苍蝇多,打老虎少;打下头多,打上头少;打贪污受贿多,打其他犯罪少;打现行多,打退位少的状况,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上头下头一起打、贪贿腐败分子与作风败坏分子一起打、在职的与退下来的一起打,可以说,十八大之后的反腐败斗争,是一种立体式、全方位的反腐败策略,那就是绝不让腐败分子有立足之地、藏身之地、侥幸之地、再生之地。这种反腐方式,让老百姓真正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三、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织密制度“笼子”。全面落实从严治党,首要前提就是要有严明的纪律和规矩,并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适时出台,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党纪特色和强化依规治党,做到纪法分离,开列出台“负面清单”,确立管当治党的尺子和党员的行为底线。把纪律和规矩真立起来、严起来,摆在法前、事前、观念前,有利于明辨是非,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推动“反腐”转向“防腐”,以严明的纪律做保障,真正守住底线。

        四、补足精神之“钙”。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强基固本,培育高尚精神追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着力解决“不想腐”的问题。党员队伍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是思想“总开关”的问题,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十八大以来,修订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就是要用理想信念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确保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目前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果,沉重打击了腐败分子的嚣张气焰,赢得了党心、民心、军心,但也应清醒的看到反腐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离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必须以抓铁有印、踏实留痕的态度常抓不懈,开创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