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深深农行情

2017-10-19 16:29:45

两代深深农行情

山东省农业银行离退休干部 王河南

 

 

    近日,省行在系统内离退休人员中组织开展“夸夸我家这五年”征文活动。看到这个主题,我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一位禹城市支行已过世18年的老干部、老农金,他就是我的岳父——王玉贵。

    岳父生前是禹城市支行的一名员工。1938年出生,1956年应征入伍,先后任战士、班长、排长等职,1957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397部队赴朝参战,曾4次受到部队嘉奖,1958年随部队撤军回国,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复员转业到山东高唐县银行刘寺所从事银行工作,担任副主任,1976年转回家乡禹城县(当时禹城县尚未改市)农行,先后在石屯、辛寨营业所任主任。1992年调禹城市支行人事部,1994年调任禹城市支行同心储蓄所任主任,1998年6月光荣退休,1999年5月因病逝世,享年61岁。

    我岳父和岳母共育有5个子女,4个闺女,最小的一个是儿子,我爱人排行老三。1990年我结婚后,因为与岳父是同行,所以在几个女婿中,我与他交流最多,感情也较为密切,是比较“受宠”的一位。在与岳父的言谈话语交流中,我时常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军人独有的雷厉风行的做派,正直善良的品行和遵守纪律的风范。现在回忆起来,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军旅电视剧《军歌嘹亮》、《亮剑》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一系列英雄军人的形象。刚结婚时,给我触动较深的是他家正屋客厅八仙桌子后面条山几上摆放的厚厚一摞先进工作者、模范党员证书。这些证书,既有县级、市级的,也不乏省级荣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89年他被评选为农行山东省分行先进工作者。当时,岳父自愿放弃距离县城较近、各方面条件较好、工作排名靠前的石屯营业所,主动要求到地理偏僻的辛寨营业所任主任主持工作,通过艰苦的努力,不到两年时间就把一个存贷款排名落后、管理薄弱的落后所社一举拼进全县19个所前三名,受到行领导高度评价。

    这一摞摞证书记载着岳父几十年忠心耿耿,为党的农村金融事业拼搏奋斗的历史,也诠释着一个老党员对党的农村金融事业的忠诚。

    不能给农行抹黑

     岳父受党教育多年,秉性耿直,廉洁清正,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在他61年的人生旅途中,在每一个岗位上都保持着艰苦朴素、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的好作风,并取得优异成绩。他经常在全县农行信用社工作会议上代表所社主任做典型发言。在全县农行员工中,他有着很高的威信,有着强烈的爱党忧党、为党护党情怀,经常为党组织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正因为这样,他十分注重自己的良好形象,对自己,对家人,包括对亲属,他要求都十分严格,绝不允许任何人玷污他的名声!他经常给我们讲:千万不能给咱们农行抹黑!在他几十年的农行工作生涯中,大部分时间从事信贷及外勤管理工作,经常是发放、收回、管理着农行的上千万企业和农户贷款。我198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禹城县支行来风营业所任信贷员。岳父语重心长地对我讲,千万不要把发放贷款当成自己的一种“特权”。行有行纪,家有家规,发放贷款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咱的信贷政策,守规守矩,千万不要贪图小利,千万不要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吃吃喝喝,一定要保证贷款从咱手里顺利的收回,千万不要给咱农行丢脸,给咱的家庭造成不良影响。时间过去接近30年,岳父的教导至今还不时在我的耳边回荡,我在近20年的信贷岗位上一直洁身自好,没有造成过任何贷款损失和不良影响。我爱人的大姐、二姐都在农村信用社担任柜员。岳父经常召集“家庭会议”,把自己学习的一些典型案例讲给大家听,时刻警钟长鸣,让大家保持高度警惕,一直到两个姐姐退休,她们都勤奋敬业,中规中矩,多次被评选为县联社先进工作者、优秀柜员,没有做过任何违规违纪的事儿,没有给单位、给家庭、给社会造成过任何损失和不良影响。我的内弟受父辈影响,立志从军,1990年参军入伍,1995年退伍后按政策被安置在农行参加工作。岳父再一次召集“家庭会议”,严肃地对独生子提出严格要求,量家规,讲利害,敲警钟。上班22年来,内弟先后担任驾驶员、部门副经理、网点主任等职务,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扑下身子,脚踏实地,多次被评为支行、市行先进工作者、市行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至2017年1季度,他所在的南天分理处连续四个季度获评德州分行4星级以上网点。内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践行了父辈“爱我农行,为行争光”的信念和理想。

     不能贪图小便宜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岳父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家中的一些亲戚、朋友、庄乡看到不少人“一夜暴富”,有不少人靠贷款支持发了财,就跑到岳父家中,请求贷款支持,有的甚至送钱送物。岳父耐心地给大家讲解银行的信贷政策,对符合国家产业、银行政策、还款有保障的,经过慎重调查审查,都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帮助不少村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但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户,即使关系再密切,亲戚再亲近,他都委婉地给予拒绝。对于送钱送物的,岳父总是叮咛岳母和家人,不论钱物多少,一律都要打听清楚人家的身份、住址,一律全部送回。为此,也确实“得罪”了一些亲戚、朋友和熟人,有的甚至十多年断了关系,不再上门。但岳父在这个问题上一直近乎不近人情。“吃人家嘴馋,拿人家手短”,岳父一直用这句大白话来教育身边的员工,也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亲属!当时,山东农行和信用社合署办公,所社主任是一个“手握重权”的热门岗位,极个别“场面”人员,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无视法律尊严,行贿受贿,贪污挪用,拉拉扯扯,“关系学”研究得头头是道,有的真沾了不少便宜,颇为“风光”。但个别人还是没有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有的受到开除处分,极个别人甚至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这时候,岳父总是略带伤感的自言自语:“宁看贼挨揍,别看贼吃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走过来的岳父一直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优良品质和作风,他两袖清风,绝不贪图一时的小利,拿手中的信贷权做交易。不拿政策做交换,虽然当时被某些人视为“不入流”,甚至“吃了大亏”。但他心静似水,不为所动,依然按照自己的人生追求大胆管理,勇敢向前,为农村金融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心血。他的言传身教,良好家教和家风、优良品质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我和内弟都曾从事过农行信贷岗位,在长辈的影响下,我们一直谦虚谨慎,如履薄冰地管理着手中的信贷资产,积极落实“三包”政策,没有给农行造成过任何损失。 

    不能仍下手中的笔

    “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这是岳父生前经常教诲安慰我时说的一句话。1987年7月,我山东大学毕业后参加农行工作,被分配到离家80多里地的一个偏僻乡镇营业所--来风营业所工作,在这里一呆就是三年。从济南这个大都市来到偏僻的小乡镇,曾经有段时间,我的内心极度苦闷和彷徨。工作中,也表现的悲观消极、拖沓,甚至有些牢骚和埋怨。岳父深知我的内心世界,有一次与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万丈高楼都要平地起,根深才能叶茂。你虽然大学毕业,有学历,有理论知识,但缺少的正是实践。实践检验真理,实践才出真知。年轻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少年狂的浮躁思想,只有身处逆境,脚踏实地,冷静思考,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长远!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委屈,人生的道路漫长曲折,磕磕绊绊,但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作为一名中文毕业的大学生,心中一定要有阳光,要多利用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多接触基层,多接触老百姓,体验老百姓的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千万不能放下手中的笔啊”。从那以后,我谨记岳父的教诲,虽然心情一时还不能全部调整过来,但以后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条件多么艰苦,心情都沉稳了许多!我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多读书,勤写作,备耕不辍,坚守着“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人生格言。2007年2月,由于工作出色,支行党委把我调入支行综合管理部担任党务主任,从事文秘和监察工作。10年弹指一挥间。我先后在《农村金融研究》、《中国城乡金融报》、《大众日报》、《德州日报》等纸媒和新媒体刊登各类文稿近500篇,撰写各类材料、简报、讲话稿近300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我的努力拼搏下,禹城市支行连续8年被省行评选为“宣传报道先进支行”,我连续10年被省行评为优秀通讯员,4次被评选为市行先进工作者,3次被评为省行办公室工作先进个人。2015年荣获禹城市“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被省行评选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被推荐为省行第二届职代会职工代表。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不知不觉,岳父已离开我们18年。如果岳父健在,他一定会为当前我们农行事业的蓬勃发展点赞喝彩,为励精图治取得的一系列营销业绩而加油鼓劲,为子女们的拼搏努力进步而欣慰和高兴。展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亲身感受农行巨变。在喜迎十九大即将隆重召开的日子里,回想起岳父生前对我人生迷途中的指点迷津,对我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感受当下人生巨变,自己倍感欣慰,也充满着自豪和喜悦。两代深深农行情。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决不辜负组织、领导的信任,时刻谨记岳父的教诲,牢固践行“六维方略”,围绕“同业提升、纵向进位”的战略目标,勇于担当,埋头实干,为山东农行事业发展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