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兴家福感党恩

2017-10-17 09:54:47

家兴家福感党恩

姜守浩

 

  岁月飞逝,沧海桑田。弹指间,党的十八大召开了已经五年了。

  五年来,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锐意打拼,斗志昂扬;五年来,中华儿女追梦圆梦,底气担当。中国复兴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两个一百年”、“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云蒸霞蔚,治国理政不断创新,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综合国力持续跃升。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全球瞩目;加强“三农”,精准扶贫深度扶贫,广大农村欣欣向荣;工业持续发展,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品牌产品市场绚烂,大飞机上天了,“天眼”运行了,可燃冰开采了;军队改革步步深入,军委领导机构改革、战区设计、火箭军组建,科技强军,沙场阅兵,建世界一流军队;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繁荣昌盛;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平发展,包容发展,大国外交,合作双赢,中国形象世界点赞。祖国五年来的腾飞震撼国人,震撼全球,震撼我心。真是,“厉害了我的国!”“我的国”的确长大了,长高了,长壮了。

  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强才有百姓安,国富才有百姓富,国家好我家才好。五年来,我家与祖国相向发展、同步飞跃,让我尽享盛世带来的幸福,尽享小康生活带来的醉美和快乐。

  五年来,我的家兴家福的一个个故事靓丽而生动。

  和谐家庭建设又上新水平。我兄弟6人,我是老大,在这6人中,我和老四是退休公务员,老三和老五是退休职工,老二和老六是农民,上有一位97岁的老父亲。五年来,我这个老大“班长”在家庭中大力传承《弟子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理念,全力落实十八大确立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家庭、文明家庭。弘扬优秀家训家风文化,确立了“敬业、孝亲、博学、友善”家训,并全力践行。父亲五年来,采取六家轮住轮养的方法,每年每家两个月。我是老大住在县城,每年供暖后父亲来我家住,每年一般住四个月,停暖后再到其他弟弟家住。因为我和妻子知道,老人最不抗冻,冬天尤其需要暖屋暖炕,这对老人的健康长寿至关重要。父亲来我家的第一天上午,我或我大儿子先给老人洗澡,换上新衣,住进妻子早已铺好炕的房间,喝上我泡好的绿茶。为了让父亲舒心开心,每天我们都在父亲屋里坐几次,啦啦国事,聊聊家事,忆忆过去,展望未来,尽力陪聊。父亲忆苦思甜,赞誉幸福的今天,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老人牙口不好,妻子包子、饺子、面条、桃酥、猪蹄冻,千方百计变着花样让父亲吃好。父亲虽然尚能自理,但较吃力,晚上我把小便桶加上一些清水放进父亲房间,便于晚上老人小便,第二天早晨再将便桶的小便倒掉刷干净。继母与父亲生活了四十多年,2014年秋左腿骨折,在我家住了三个多月,农历腊月二十二日去逝了。在中医院抢救的四天里,天寒地冻,北风刺骨,我和住在县城的四弟两家全力陪护。在这三个多月里,母亲每天四五次上卫生间,都是我抱着母亲去,让母亲尽享儿子孝心。看着父母晚年的情景,我对弟兄弟媳、对儿子儿媳孙子家人教育说:“真是老人如孩呀,你们千万要有孝心,你们将来也会走进古稀和耄耋之年的。”五年来,优秀孝文化的熏陶,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我们兄弟6家和我们的儿女、孙辈,都对老人十分孝顺。父亲的四十多人家族和和睦睦,这在我们村和我们那里的乡间广受赞誉。我的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耳闻目染,践行孝文化,也都十分孝顺,让我们尽享颐年和谐家庭之福。古语云:“修身齐家平天下”,家和为家族敬业创业注入了宝贵的正能量。

  仓禀实生活史无前例。“仓禀实”生活,一直是中国几千年国人追求的目标,内涵是丰裕的生活,尤其是仓里有粮,能保证温饱。而我家这五年,不仅是仓禀实,早已解决了温饱,而且仓禀实的富庶生活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平时的生活水平也达到了过去过年时的生活水平。1981年年底,我军旅18年转业县委宣传部,部队正营98元工资套改地方82元,转业安家费1356元,妻子在刺绣厂上班,工资36元。上有老人,下有两个孩子上学,经济一直比较紧巴了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后,工资逐步增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每年都增加养老金,我从2012年的4000多元,增加到2017年的6200多元。妻子12年养老金连涨,从1600多元,涨到2017年的3000元,我俩每月养老金达到9000多元。两个儿子每家每月工资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5000多元、4000多元,2017年也分别增加到可观水平。工资上涨了,家庭硬件建设上去了,两家居住有楼,出行有自己的车,各类家电俱全。现在我和两个儿子三家,都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这是史无前例的。

  孩子们的素质教育水平大提升。五年来,随着我家和谐家庭建设水平的提升和仓禀实小康生活水平的提高,两个孙子的素质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提升。我教育全家人和孩子:孩子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育”并举,缺一不可;应把过去“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智育)”理念,调为“孩子应赢在德育和智育两条线上”,品德是素质教育的首项,任何一位“家”,贤达和成功人士,首先是道德优秀者。我将烟台一家大企业出版的《国学经典选读》一书送给两个儿子和孙子,让他们进行国学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此书中分“蒙学”和“经学”两大部分,共有《弟子规》《论语》《大学》十篇国学文章。儿子两家坚持对孩子进行孝、悌、诚、信、礼、义、慎、独、廉、耻等优秀传统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深深在孩子心中扎根、开花结果,大孙子在海阳烟台中英文上高二,小孙子在海阳实验中学上初一,两个孩子品德都是优秀的。他们孝顺长辈,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劳动、爱洁净、讲文明,成为一道靓丽的素质风景。坚持学业辅导,智力水平不断提升,两个孙子一年一个新台阶。大孙子今年春天作为学校优秀学生由家长陪同踏青,其作文《行走在春天里》写道:“30里路远足行走结束了,此次远游征程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次活动只有一个字‘爽’”。作文被评为班里优秀作文。综合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也都在全班前列。小孙子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一页63个字楷书练习,强化业余辅导,楷书水平大大提高,楷书已达到较好水平,各门学习成绩也一年一个新水平。五年来,两个孙子素质教育水平大进步,年年获奖,受到老师的好评。

  古稀生活多姿多彩。我2005年3月从市政协文教政法委员会主任岗位上退休。妻子1995年12月从县刺绣厂退休,现在我们都年逾古稀。古语称70岁之人“古来稀”,若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已成为老人了,但在今天的盛世之下,在和谐和小康家庭生活水平之下,我们心态年轻、身体健康、童心童真童趣,生活快乐,多姿多彩,幸福无比。五年来,妻子上午收拾家务,中午快乐为孙子做饭,助力儿子儿媳,助力孙子们的学业和生活。她有牌友和“粉丝”,时常打打牌,健健脑。我则发挥优势,在过去任海阳作协副主席的基础上,又改任市作协顾问,并是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快乐写作,五年来,分别任过《老干部之家》《今日海阳》特约记者。先后在报刊上发表文章200多篇,获市作协优秀作家奖。《老年教育杂志赋》获该杂志创刊30周年征文一等奖,《胸拥初心致远行》获市老干局“不忘初心”征文一等奖,《沁园春·中国梦》获人民网、光明网《老年教育》网等30多家主流媒体“第二次相约北京”征文一等奖,《英雄山上抗日纪念碑》一文,编入省政协编辑的《记忆山东》一书。快乐生活,快乐健身,颐享体育,颐享乐曲,五年来,我与妻子继续交谊舞健身,成为城区和平广场和新元广场交谊舞健身的“帅大叔”“帅大姨”,多次参与全市健身大赛,我们团队展演的“慢四”和“三步踩”均获一等奖。我还快乐打乒乓球,多次参与全市老年人乒乓球大赛,曾获冠军一次。生活更多彩,身心更康健,最美夕阳红。

  饮水思源,幸福思源,家兴家福思源。感恩党的十八大,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感恩我的家族、我的家人的敬业、团结和打拼。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