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因 与 外 因 的 完 美 结 合

★已晋级  参加 2015-12 月赛 | 已有 854 次阅读| 2015-12-15 10:00

                              内 因 与 外 因 的 完 美 结 合

                                    ——(博客大赛12月主题)

 

      1988年秋天,我从一处乡镇政府调到了市人大机关工作,家也随之搬到了城区。当时,虽然说职务上只是平调,但能够从偏僻的农村调进县城,住在农村老家的妻子和孩子们也都变成为真正的市民,这可是全家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大好事情啊!

      然而,就在全家人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时候,住房难题却严酷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到新单位报到后得知,单位多年没建宿舍,很多人在排队等候。后来,经领导帮忙,从外单位借了3间闲置的平房临时居住。房子旧,距离远,自己上下班,孩子们上学,都十分不便。即便如此,也不能长住。过了不久,借房子的单位因房屋改建,多次催要。

      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啊!住房难题像一块大石头压在我的心口,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在这时,妻子开导说,光这样害愁也没有用,人是活的,办法终究会有的。人的一生,哪会净好事,没有坏事!妻子的话立刻使我清醒过来。是啊,遇到困难,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它,去战胜它。如经过努力,实在解决不了,那就听天由命,顺其自然。

      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我结合单位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心里了制订了一套解决住房问题的方案。主要是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理解单位住房实际困难,不提过分要求,决不能因此影响本职工作,而且还要积极努力地把工作做得更加出色;二是,实事求是地向组织反映情况,尽可能地争取领导的同情和帮助。

      有一次,单位领导到乡镇调查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情况,我负责记录和起草调查报告。于是,白天我仔细认真地听取和记录被调查单位情况,晚上便认真地查阅资料,复习在电大期间学过的经济管理和应用写作知识。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按时完成了长达8000余字的《创汇农业  前景广阔》一文的起草任务。负责调研的领导看后非常满意,稍作补充修改后,便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发给了市委、市政府。

      很快,市委、市政府便联合发文,把这篇调查报告转发到各乡镇和市直部门,并在按语中说,这篇报告写得很好,对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各单位可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市长还把我叫到办公室,亲自听取我的意见和建议。谈完工作后,市长十分关切地询问我有没有什么困难。听到这句话,我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地向市长提出了自己的住房困难。市长爽快地说:“行,把你的情况写一写给我,尽量帮助你解决。”

      回来后,我立即写了一封请求解决住房问题的信,通过办公室交给了市长。信中详细地记述了自己连年被评为模范党员、先进工作者,多年在乡镇工作,以及全家人口多,收入低等情况。尤其把我结合工作实践撰写的论文、调查报告多次获奖,多次被上级部门转发的事迹作了详细汇报。恳求领导尽量给与照顾。

      大概是我的虔诚感动了上帝吧!过了不多日子,市政府办公室打电话告诉我们单位,说把一位市领导刚腾出来的一套平房安排给我。听到这个好消息,我激动不已,几年来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我急忙把这个惊喜告诉了妻子,告诉了孩子,告诉了所有亲朋好友。单位同事们好奇地问我用什么办法,送了多少礼。我调侃说,送了一篇调查报告!

      这件事,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它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人生的历程中,好事与坏事,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总是相依相伴,经常发生的。遇到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的主观因素与外部客观条件紧密结合起来,努力达到内因与外因的完美结合。只有这样,事物才会由不利的方面向有利的方向转化,最后获得圆满的结果。  
博主

嘉言懿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