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翻做琵琶行

★已晋级  参加 2015-12 月赛 | 已有 726 次阅读| 2015-12-12 12:36

    (  此文要和前一篇《愚蠢的知了牛》连起来看,是上一篇的接续。)                                 

 

                       为君翻做琵琶行

 

    仅仅过了一个晚上,我对知了牛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的看法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那个晚上,我怎么都睡不着了,伴酒吃到肚子里的知了牛,似乎又活了过来,开始纷纷攘攘从胃里往上爬,爬到喉咙、爬到嘴里,我一口唾沫又把它们咽了回去。但是它们再次顺着我的食管往上爬……这些不屈不挠的家伙!

    我知道惹恼它们了,一个“愚蠢”让它们不屈的灵魂蒙受了侮辱,所以再三向我抗议。睡不着,我就爬了起来,翻找所有的书籍,寻找关于这个物种的信息。就是那一夜,我知道了知了牛也叫知了猴或蝉龟,是蝉的幼虫。它呆在土里,少则三年,多则几十年,吸食树根汁液生长。知了牛一生要经过五次蜕变,四次在土里,最后一次才从土里爬到树上,产卵,蜕皮,伴随着秋风放歌一曲。

    掩卷思索,我心振动。知了牛之所以要锲而不舍爬上那棵树去,与猴子抓米有着本质的区别。猴子抓米那是贪婪,是自私,而幼蝉爬树那是在完成它生命的一种程序啊!不如此,就不能蜕变成蝉,就不能繁衍后代,就无法进行生命的绝唱,这些可都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一代一代必须遵循着的流程啊!也许它的身旁有个穴窝,也许近旁有一茎枯草,但那不是它需要的,它生命的尽头只能是一棵高大的树木,一根斜向天空的树枝,它要爬向它、占据它,它的生命才能延续,命运才有转折,人生才有变化、才有意义。

    我被说服了,感动了。我想世界上任何一种动物都没有知了牛的这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倔强。这不是一根筋,这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至于不知退却,不会变通,正是它这种优秀品质的一种体现。

    我想到一个人。他是我的一位年轻的同事,在他大学毕业分配的那几年里我俩曾同室办公。他很有天分,很有才学,领导看他是棵苗子年纪轻轻就提拔他做了副校长;后来,有人又约他下海,他坚辞拒绝。在别人眼里,当官发财那是两颗高大的树木,但他对此不感兴趣,教学之余,一如既往用小刀摆弄石头、用毛笔划拉大字。当时很多人都说他愚蠢,不会思考,不会变通,本来仕途无量的一个人,却整天玩物丧志,让人不可思议。然而,我的这位同事不为潮流左右,不为人言所动。几十年下来,他的同学同事,很多都升官发财了,他却仍然像一只爬树的知了牛,爬上去摔下来,爬上去摔下来,摆弄他的石头、玩他的书法。平地惊雷,忽然有一天,他爬到了树顶,成了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石印社社员,成了名震一方的人物。这让人们惊呆的同时也猛然惊醒:原来执着也是一条途径,愚蠢也是一种聪明啊!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生就是“坚守”,“坚守”就是成功。本事,本事,做人就要本着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实、做好,就是成功的人生。

    越想越大,越想越多。我想起了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战于长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那就是知了牛爬树的精神啊!没有这种精神他何以成就了自己乃至湘军的丰功伟绩?!我想到了大发明家爱迪生先生,发明电灯的时候,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他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成功。60007000,这不单单是一组数字,这是知了牛爬上去摔下、爬上去摔下来的一次次过程,其中包含了多少的汗水心血、艰难困苦……

    我再次想到了职场,想到了人生……

    想得深远了,我眼前又出现了知了牛锲而不舍爬树的宏大场面,耳朵里又听到了“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那是知了牛们用它们的力量弹出的一曲不屈不挠的声音!那是知了牛们用它们的生命呐喊出的最后一搏的声音!那是一种震撼人心、激人奋发的声音!我本是它们的异类,却听懂了这些声音的内容。我的胃在痛,我的心在疼,那些小生命们仍然顽强地要从我心里爬上来,我再没有理由和勇气,把它们封锁在我的狭隘的器官里,哇,我呕吐了出来。从此我不再吃知了牛。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借此用来表达我的心声。别误会,江州司马不是我,我却似司马在掉泪啊!

 

                                                                        20151212

博主

yushizhong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