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晋级 参加 2015-12 月赛 | |
换个角度的哲学
孙介法
如果说工作时跟妻子是朝夕相处,那么退休后跟老伴则是形影不离。两辆车距离太近容易发生刮擦或碰撞,两个人形影不离也容易产生一些摩擦。牙齿永远咬不着耳朵,但常常会咬着舌头。因为牙齿与舌头距离太近,并且需要互相配合,一起工作而并存。
老夫老妻也是同理。两个人既然在一起生活,话是一定要说的,事是一定要办的。然而有时候,两个人的话却说不到一块去,事也办不到一起去。这就难免要发生争论甚至争吵,弄得面红耳赤,互相不理不睬,严重影响了晚年生活质量。
细想想,两个人在一起风风雨雨,辛辛苦苦已经过了四五十年,实在不易啊!人生苦短,往后的日子知多少,还能再活四五十年吗?想得倒美!所以啊,人老了就得想开点,学聪明点。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哲学。
我发现,生活中的哲学有不少,其中一点便是“换个角度”的哲学。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度说话,换个角度处事等等。
人,大都自以为是。老年人更甚。老两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因为一句话,或者一点小事而发生争论、争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潜意识中的那个“自以为是”在作怪。老头子觉得,我在外面工作了几十年,经得多,见得广,我还不如你!所以时时、事事爱占个上风头儿。如果老婆子也曾参加过工作,肯定也会有这种想法。即使一个家庭妇女,也照样有自以为是的潜意识。正因为如此,所以常常谁也不让服谁,谁也不买谁的帐,这就势必要发生矛盾,引起争论或争吵。
我干过中小学教师四十年。我老婆是农村家庭妇女。我们俩虽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但是争论、争吵还是时有发生的。比如说我喜欢养花种草,养鱼养鸟,自觉这是些高雅的爱好。可是我老婆却不然。有一回我买回一盆杜鹃花,她一见就批评上了:“你成天价爱花些没用的钱!买这些玩意儿好吃好喝!”我说:“你呀你,你就认得吃喝!”她说:“嗯,人们累死忙活,不就为了吃饭吗?”我说:“你先帮我把花搬进屋再说好不好?”她白了我一眼,极不情愿地把花搬进屋里,说道:“你不是稀罕花草吗?我稀罕好吃的!”说完拿腿就走了。
我正在端详这盆杜鹃花,老婆提溜着一大包柿饼回来了,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拿出柿饼就大吃起来,边吃边说:“嗯,你爱看花,我爱吃柿饼子!”我一看买了那么大一包柿饼,花的钱肯定比买花多。于是气就不打一处来,我说:“你倒舍得!柿饼子那么贵,你花这么多钱去买这么多柿饼子吃!”她说:“嗯,各好一门嘛!”我一时无语。冷静下来,换个角度一想,老婆说的也对呀!光许你爱好花草,不许人家爱好吃吗?这可是一面子情理啊。你别说,这样一换角度,我还真想通了。想通了也就不生气了,心情也就平静了。我往她身边一坐,柔声说道:“我很爱花,可我买的花你总跟着看吧。你好吃,可你买的柿饼也总得让俺尝尝嘛。”老婆白我一眼,但表情却有了变化。她噗嗤笑了,抱着柿饼把身子一扭:“你想吃,没门儿。你看花吧!”我便假装去抢她的柿饼,她就极力装出不让我抢去的样子。后来她一转身,把一包柿饼一下丢在我腿上:“俺寻思你光爱好花,谁知也爱好吃,呶,吃吧!”这样一换角度,一天的云彩全都散了。
再比如看电视。我老伴喜欢看“社会与法”之类的节目,她觉得这些节目很刺激,有意思。我就爱看新闻和京剧,因为中央新闻多是国家大事,不看不行。京剧是国粹,生旦净末丑,念唱作打,样样功夫到家。因此我说她尽看些没用的。她就说我看的更没有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时竟争得面红耳赤。换个角度一想,老伴和我的阅历、经历、文化水平,以及思想认识都是不一样的。一个家庭妇女看电视,也只是看些家庭纠纷,打打闹闹的。她才不去关心国家大事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换个角度一想,事儿就完全不一样了。她不看这些看什么呢?我又是看书,又是看报,还有电脑“玩”着,我再去跟她争就不对了。换个角度处事,是生活中的哲学!
说到了读书看报。我再说说买书和订报刊。我见了好书就想买,老婆就死反对。可是反对也没反对下来,只是两人赚了个不愉快。我订《小说选刊》已经连续30年了。过去家里贫困,老婆不让订。可如今富裕了,老伴还是不支持。她说上级发给你两份刊物,还有《老干部之家》和《莱州湾》,还不够你看的?再说你成天价玩电脑,根本也没大看书啊!”老伴的理由很充分,几乎使我无言以对。于是我便引导老伴换个角度看事。我说:“我一不好吃,二不好喝,三不好抽。我也就是爱好看书。我一年订的报刊钱,其实都不够好吃喝的一顿饭钱,也不够好抽烟的两条烟钱。”我见她不吱声,又说:“我现在一天的养老金,订一份全年的刊物都用不了。”话说到这,老伴急了她说:“你别烧包!订就订吧。爱好嘛。”我说:“知我者,老伴啊!”老伴说:“少贫嘴!”就这样,山不转水转。我换不了角度时,就引导对方换个角度,也是一种生活里的哲学啊。
你想啊,同一个人,对于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说法,更何况是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想法和说法会一样吗?答案是:会,或者不会。老两口在生活中,要说的话很多,要办的事儿也很多。如果不会相同,那你就要“换个角度”。换个角度去想,换个角度去说,换个角度去做。这是生活里的哲学,也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