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志应该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2052字)
文/黄璜
我是官亭镇老年学校的副校长,多年来我对退下来的老同志们做过多次的调查和走访,总的来说官亭镇的多数老同志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够寻找自己的晚年新生活,让夕阳生辉,成就晚年的幸福生活。然而也有近三成的老同志却存在着几种不良心态,其中有近一成的老同志几乎成为问题老人。具体表现有:
一是感到孤独寂寞,人到老年,首先是无所事事闲得慌,其次是缺乏情趣闷得慌,特别是刚退休的同志更是这样。他们人老退职,从“大家”回到了“小家”,一时还不能接受和适应退休以后的新生活。我镇大多老同志刚回到家中,几乎每天都是“三饱一倒”,在“吃.睡.坐”中轮回,或者是看看电视散散步,这样日复一日,心理上便产生了枯燥无聊的情感,感到生活无趣无味,心中也显得十分孤独寂寞。
二是感到自己被冷落,被遗弃。我镇有的退休老同志由于自尊心过强,同时受虚荣心的驱使,经常留恋过去,常沉湎于对过去的追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怀旧情结,没有考虑到现在自己的角色已经转换,产生了自弃情绪。许多退休的老同志经常询问在职同志,如领导是不是对他有什么看法,说自己原来工作不错啊,自己也没有得罪过人啊,为啥没有人来看望他等等,他们总为自己不被关注而心里非常苦恼。
三是放不下架子,把自己的身份当尊严,这里主要是指原来在单位当过领导的个别老同志。他们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放不下架子,经常以职务.成就.资历.年龄同他人论高低,谈话时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乐听他人称他“某某长”,若叫他的名字,便觉得不自在,让人难以接近。
四是让自己的儿孙牵走自己的健康和快乐。现在大部分老同志退休后变得特别关心自己的子女,从生活上,感情上等各方面倾注了全部心血,甚至事必躬亲。当爷爷当奶奶的晚年生活基本上是为孙辈当保姆,孙辈要什么给什么,自己毫无保留地把钱花到了孙辈身上。有的老教师没有保住自己的老本,实在是活得太苦太累。
五是很多老同志退休以后都有一个通病就是舍不得花钱,总是耽心自己和老伴将来生病了而无能力救治,把钱留作看病养老时使用。觉得钱兜在自己身上比什么都来得实在。不可否认老年人必须有点老本。但是,有些人该花的钱不花,该做的事不做,一味在哪里数钱.攒钱.存钱也是不可取的。
六是很多退休同志不再注意学习,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现在我镇绝大多数老同志不会使用电脑,有的还不会用手机,更不会发短信,不会使用银行卡等,平时也不再注意读书看报,不再注意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而是自认为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好像有点黄昏末日的感觉,就像天快黑了那样的冷寂,从而产生惆怅之感,还有的老同志还受宿命论的影响,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黄昏曲,因此,整天熬日头,消磨时间,整天光盼着开工资,无所作为。
七是有的老同志退休以后渐渐变得心胸不宽,或者整日郁闷,或者斤斤计较,平时经常和一些其他单位退休的老同志聚在一起说东说西,经常发一些牢骚,散布一些不满情绪。特别是在工资问题上更是他们的热门话题。有个别退休同志还喜欢和其他单位的人员比,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造成一些人的不愉快。
我通过调查总结出退休同志的七种不良表现。我总认为:由于社会角色转变,生理功能退化,疾病发生频率增加,老年人容易出现失落.空虚.焦虑.忧伤等心理障碍,我建议老同志退休以后,今后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改变自己,加强自身学习,及时调适心态,养成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
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生活观念。只有身体健康,才能保持愉快的生活,才会减轻心理负担,才不会因疾病影响生活质量。老年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有利于身心健康,凡是与健康相悖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应该努力予以纠正。
二要学会忘记恩怨。忘记过去在工作岗位上经历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和恩恩怨怨,不要再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耿耿于怀,要学会感恩,学会淡定,做到豁达包容。每当亲朋好友聚会时,只论欢喜不议忧,要以平常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退休以后千万不要再以职务、成就、资历和年龄同他人论高低,要以平常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与亲朋好友交流,要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要寻觅昔日友情,促进身心健康,一些很长时间不见面的老友相聚共话往事,重温旧情,会友的过程是深感欣慰的过程,既增加了感情和友谊,又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增长了许多新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三要注意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一般来说我们每位退休老同志的经济情况算是比较好的,我们要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的子女,照顾儿女是我们的福分,晚辈快乐了,我们自然也就快乐。等我们老到动不了的那一天,才会没有遗憾的接受他们的照顾。在这同时,我们也要特别注意留点关爱给自己,现在的年轻人有自己的观念,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年人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传统的眼光看待现在的问题。不然就会容易和子女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
总之,老年人应该有自己的良好心态,同时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和关爱留给自己,老年人更应该努力去追求高质量的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