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老书记

参加 2015-10 月赛 | 已有 1039 次阅读| 2015-10-8 14:13

怀念老书记

 

                                                                                                       路英利

 

       每年的中秋、国庆期间,看到金秋十月的硕果累累,我就想起我们的老书记,原寒亭区政协副主席毕源清同志,一种情怀萦绕心中,因为老书记让我收获了人生宝贵的品德财富。

       三十八年前,毕源清同志是我们公社的党委书记。毕书记人品好,清正廉洁,是大家公认的。当时,他是公社一把手,我是刚从部队回来干公社的通讯报道工作,经常有机会跟他在一块。毕书记没有架子,对人特和气,也经常跟同志们开个玩笑,致使大多数人都叫他老毕,不喊他书记。他乐意人们叫他老毕,他说那样亲切,大家的距离近,好工作。毕书记那时是单身书记,住一间平房的单人宿舍,他离家有一百多里,一个月也就回家一两次。毕书记穿着十分简朴,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脚上那双军用黄胶鞋,成为了他的一个标志,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穿着它。那时,公社里没有汽车,干部开会、下地、进村,都是骑自行车。毕书记的自行车是辆半旧的“大金鹿”。他就是骑着这辆自行车这村那村的转。村里的纠纷,家里的矛盾,工作、生产的难题,别的干部解决不了的,毕书记一到,什么事都能解决了。人们说,并不是说老毕是一把手就听他的,关键是老毕人正,说话在理,行事都是为大伙好,作为平民百姓见他就亲切,没理由不听他的。全公社27个大队,西北边的几个村是黑粘土地,一有下雨天,根本没法走路。那次,我跟着毕书记一块到最西边的安固村去找村干部谈心。天近中午,下起了雨,村干部留我们在家吃个便饭,可毕书记牵挂着公社里的事,执意回机关伙房。我们刚出村不远,粘泥已把我们的自行车粘得没法骑了。没办法,只好扛起车子走。“车骑人”走了八里路,毕书记不恼不火,只是一个劲地说:“这些路真该修修了。不修太影响生产、生活了。”后来,在毕书记的努力工作下,这些路逐步得以改善。

      公社机关伙房炊事员老张,是个退伍军人,忠厚老实,勤劳能干,可他很犯愁这个工作。因为当时生活条件差,饭菜数量和质量都有限,且每次吃饭的人数不定,因此,经常出现饭菜不够或有上顿剩下的陈饭。那次开饭,就我们八个人,交上菜票,一人一份菜;交上饭票,,一票一个馒头。老张打开锅盖时,透着热气,我突然发现笼屉里新馒头中有两个陈馒头。显然,瞬间其他人也都看到了。正在大家犹思时,毕书记急上前拿起那两个陈馒头,,端起菜碗,回到了自己宿舍。刹那间,我脸红心跳,恨自己为什么不快去抢那两个陈馒头,让毕书记拿去了。那顿饭,我虽然吃的是新馒头,可比吃糠窝头都难咽。这事我至今清记,终身难忘。

        后来,公社机关里添了一辆“495”柴油四轮车,领导外出开会,有什么急事、大事,才能调用。那年春旱,抗旱成为了一个重点,毕书记一直这村那村的指导抗旱。那天,毕书记在宋家村的地里和村干部研究抗旱,公社的“495”开到了地头,秘书说,县委办公室通知,要毕书记去县里开会。毕书记刚要上车走,村里突然出现了一位老人发病,疼痛难忍,家人焦急万分。毕书记发现后,二话没说,让司机立刻拉送病人去医院。大家都说,县里的会议重要,耽误不得。可毕书记坚持说:“救人重要,开会我完全可以骑自行车去。”于是,毕书记没顾的身上的一身土,就急忙骑上自行车赶路30余里去县里开会,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多年后,病人家属对毕书记的人品和行事,牢记在心,念念不忘。

      那次,我约几个老部下去见已是80岁的老书记。见到我们,他很激动。他说:“你们忙忙的,还来看我。”我们就说:我们是在老书记的心血里成长起来的,一辈子也不会忘恩。于是大家就动情。我们忆过去,看现在,说改革,谈社会进步。但更多的是谈人论事:某某进步大,现在是处级了;某某在要职上干得出色,群众威信很高;某某因贪污入狱了;某某因违纪违法被查办了;某……大家谈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说的人老书记都知道,有的还曾跟老书记干过。老书记语重心长地说:“人不能忘本,党的优良作风不能丢。清廉勤俭的人有出息,长久。思想一腐败,就肯定出事,与群众远了,就站不稳,长不了。”老书记的朴实话语使我们很受教育和感悟。

       老书记已去世三年了,每每听到、看到、经受政治学习和活动,我就想起老书记。“三严三实”他做到了,他是大家心中合格的共产党干部,他的品行将永远影响着我,感育着我。

博主

htlgbj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