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乐龄生活

★已晋级  参加 2015-09 月赛 | 已有 767 次阅读| 2015-9-18 10:51

退休倍感顿松清, 手捧紫砂邀茗羹。
晨练气功强健体, 暮朝漫步脚犹轻。
闲来律吕入诗社, 兴学钢琴英语声。
谁道甲庚人已老, 桑榆晚景感恩行。

干了一辈子的工作,突然刹车不用上班了,由于惯性和生物钟来不及调整,使人产生过失落感与一种莫名其妙的空荡感。必然对以前习惯了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内容和节奏,有着强烈的依恋,对眼前将步入的新生活倍感渺茫。 在闲暇中想起了如何丰富和充实自己将要开始的退休生活,于是在我的老领导同事加好友的启发下,与往日的朋友一起老年大学报名,成了老年大学诗词班、英语班、钢琴班、养生保健班、书画班还有合唱班的学生。

        在老年大学我上的第一节课是古诗词的对仗。班上的同学都是和我一样的老年和准老年人,多数是六、七十岁的人,进去看才知道有不少熟人或似曾相识的熟面孔,有往日同事和邻里朋友。诗词老教师的年龄大概七十多岁了的样子,但是讲课认真负责,一口气就讲课2个多小时。师生关系融洽。大家感觉很好很开心,如同回到了少时的学生时代。第二次上课是英语课。老师是我女儿的同学。她看到这些阿姨、叔叔来给她当学生,更是认真负责,因为英语一点基础都没有,她就象教婴幼儿说话一样,我们大家也都认真学,仔细记。原来上班的时候经常去给企业上法律课,也算当过教员。现在当起了学生,由公务员变成了学生是个角色的转换,这是一个既难也不难的问题,好在我们的经历中有过这样的一次,今天已是我人生中第二次转换角色。

回忆四十多年前,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社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重大事件,批判资产阶级教学路线学校停办,各种考试制度废除,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力换狂澜,排除阻力进行拨乱翻正,1977年大胆地提出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但是那时我已经工作。哥哥和弟弟还在下乡当知青,恢复高考是他们回城的唯一途径,我如果再参加高考,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我只有上班挣钱帮妈妈供哥哥和弟弟上大学。(爸爸那时还在农村改造,1978年才落实政策后才恢复工作的)。

三十多年前恢复高考制度的事现在还不断的传颂着、回忆着,要是没有经历那个时代的人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事,我从年少就做上大学的梦,每每看到电影中或者小说中大学生的生活。都会令我神往。我今生大学的梦是圆不了了啊。从记忆中回到现在中不觉自己已步入老龄阶段。老年大学不用参加高考,没有负担。但我想也要象上大学一样心有目标,有所追求,虽然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各有不同,我猜想有的为圆大学梦而来,有的为求知为活到老而来,也有的为学习快乐而来。我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和充实退休生活而来,要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并快乐着。快乐使人健康,快乐使人年轻。

登高无止境,黄花笑秋风;浮云飘散尽,喜颂夕阳红。青少年学习是为求知、蓄势;年轻人学习是为充电、发展事业。老年人学习,是为修生养性,为了把自己扮得更靓俏一点,心里更调适一点,生活更充实一点,情趣更丰富一点。正如春秋时期盲人音乐家师旷说的,“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举着蜡烛,点着火把,持着电筒,急急忙忙赶夜路,是多么惬意!一个退休的人,如果混吃等死,无所事事,那不是人生的积极态度,敬时爱日,老而好学,老有所为,非老不休,非病不息,非死不舍,这才是智者的追求。

      “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读老年大学,完全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在生计艰难,需要谋职养家的日子里,是难以有条件从事这种自由自在的地学习的,只有在卸下工作重担,衣食基本无虞的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辈赶上盛世年代的福气。无欲乃积寿,有福才读书啊!

博主

齐人物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