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年“九月九”

参加 2015-09 月赛 | 已有 1138 次阅读| 2015-9-11 17:26

 

 

 

                     难忘那年“九月九”                         

 

                                  韩秉祥    孙勃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之际,我想起1977年的“九月九”。

 

“文革”中的“四人帮”横行,我国国民经济的破坏已频临崩溃边沿。特别是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煤炭奇缺,各地电报象雪片一样纷纷告急……

 

山东煤炭工业局恢复,局长晁福祥到淄博煤矿调查。有个矿(龙泉矿)职工食堂做饭没煤烧(停产闹革命),只好到兄弟单位借煤烧饭。而在洪山煤矿“五四”采煤队却始终坚持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教导,按时完成生产任务,23年安全生产。

 

随同调查的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焦乐天、石洪印(后任社长)同志认为,这个典型很好,建议写一本“报告文学”来反眏这个队的全貌。

 

我们组成了写作组一块调查发现:“五四”采煤从1952年建队以来,终年战斗在一米左右的薄煤层中。这支百余人的矿工队伍用勤劳的双手回采了155个采煤工作面,生产了276万吨煤炭,在薄煤层里平均月产煤9780多吨,这在全国是少有的。

 

全队有61名矿工被培养成为队长以上的国家干部,有的成为援外“工人专家”(吴吉厚),有的当了劳动模范,当选为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崔德锡),有的被选为党的“八大”代表(刘其盛)、“十大”代表、人大常委(陈孝顺);有五名同志14次见过毛主席。

 

煤炭部负责同志对“五四”队身居煤海,惜煤如金,23年坚持清扫浮煤等给了热情鼓励和高度评价。撤柱工李元绪,过去不注意清扫浮煤,有时浅截机进行快,他就拼命撤柱,把浮煤 撇在老塘里,建队时的苐一代矿工老班长晏存禄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主动给他讲清扫浮煤是“五四”队的传家宝,小李认识了清扫浮煤的意义,他每撤一组柱子,总是先把柱子中的浮煤用木楔一点一滴地刮干净。他当了班长,又象老班长当年教育他那样教育新工人,使清扫浮煤的传统代代相传。

 

我们越调查心里越清楚,越了解到“五四”队确实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战斗集体,很快我们就把“永葆革命青春”的书稿写好。可是,初稿在审查时却以不抓阶阶斗争是唯生产力论的典型为由被搁浅了。但“五四”采煤队的事迹材料也报送煤炭工业部。

 

1975年,在国务院(邓小平主持工作)批准召开的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上,“五四”采煤队被命名为“永葆革命青春的五四采煤队”成为全国煤炭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

 

《人民日报》在介绍“五四”采煤队的事迹时指出:“时间是块试金石,一切革命者都要在他面前经受检验,有的可以轰轰烈烈于一时,但时间久了就会变,就会垮,只有真正的革命者,才能永放光芒……

 

1976,当我们再次步入山东人民出版社改稿时, 99日,突然,从电波中传来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悲痛消息。在那沉痛悼念毛主席逝世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积极工作,夜以继日地把书稿改好。

 

1977年。一本反应淄博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报告文学》“永葆革命青春”丛书问世,也为淄博煤矿工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秉祥,讯址:山东淄矿集团老干处党总支。邮编255120

电话:18453387720

 

说明:“五四”采煤队,现在已调山东济北 葛亭煤矿。

 

孙勃。(原名孙肇祺)原淄博洪山煤矿党委秘书。1977年后调入《大众日报》社,任编辑、记者。1983年任报社党委常委、副总编辑。1995年因病(肺癌)逝世。

博主

hbx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