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书
想参加“家”的征文,在写下这个题目时,正好我的儿子从省城打来电话,说他在企业里又升了职位,忙得不可开交但很充实。而此时当顶的阳光正灿烂地照耀着,让日子子走向未来。
于是,内心升起一股淡淡的忧伤。我羡慕儿子,他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而父亲,乃至他的父亲这一代人,正当读书的年华却被那场“文化大革命”一刀就宰断了通向更高学堂的路。
然而,渴求读书的欲望不灭。我永远怀念那段日子中所有尊重书籍的老知青们,是他们使校园图书馆中那丰富的藏书多数散落于广阔天地之间并暗中流传,让我不断有幸认识《红楼梦》、《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等一大批世界文学宝库中最辉煌的巨著,从而充实我苍白的人生。
读书读到痴迷、读到想弄笔写东西就造成了人的困惑。当今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财富作为一种很实在的物质正受到相当的敬重,那些曾经在一起信誓旦旦的要与文学共存亡的一批文友们,转瞬之间被商潮冲得七零八落,就连那位我很熟识的,在一方山水中小露才气的现代诗人,写诗写到狂放处也难免仰天长啸,发誓不让他读大学儿子将来再做文章。而我,竟然固执地坚持着与书为伴,不时有了灵感就捉笔弄些文字,天南海北的投给那些报刊杂志。一不小心第一次收获了果实之后,读书与创作変得更一发不可收拾,退休10多年至今不变。
我并不是在表现一种清高,清高失去了物质基础其实十分虚弱。年轻时我何尚不盼望着一个致富的机会光临,使生活真实地潇洒起来,但当我终于明白熊掌和鱼很难兼得时,只能艰难地支撑渴望读书的欲望,只为自己不要变成双料的“穷人”。
好在读书还没有成为高消费行为。除了非买不可的书,几十年里我可以不花一分钱从县图书馆等地非常轻松的借到我想要借的书,每当置身于那一排排堆满书籍的藏书室中我便强烈地意识到人生苦短以及人本身的微不足道,就连博大的世界,在书籍面前也会自愧弗如。
读书总比不读好,这是一个朴素的真理。我相信和追求这个真理,才使我于商潮滚滚之中能坚持读书直到退休后的今天。读书已经成为我老年生活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大概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