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 2015-09 月赛 | |
“退休快乐秘诀”征文
劳逸结合 快乐笔耕
山东诸城 郝洪喜
2009年9月,属牛的我,工作到点,卸套回家。
突然不上班,整天闲在家里,非但体验不出闲着有哪些好处,反而觉得浑身都难受。
看来,这人哪,无论到了什么年纪,只要还能动弹,就得找点合适的事干着。这跟还能使用的机器一样,如果放在那里长期闲置不用,是会生锈的,甚至会过早地报废。当然了,尚若让一台老机器连轴转不住闲,同样也会过早报废的。
所以,当时我就想,不能老这么闲着,得马上找干点事干,既可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又能为国家和社会奉献点余热。
干啥好呢?我选中了文学创作。搞文学创作,不光自己有基础和爱好,关键是,觉着搞文学创作是脑力活,力所能及。更重要的,独具一室,不受任何人约束,干多干少、该劳该逸自己说了算。
我搞文学创作的原则是,既要持之以恒不间断,又要劳逸结合不累着,乐意干时使劲干,不爱干时就尽情玩。一天之中,一般写作四到六个小时,其他时间做读书看报喝茶吃点心看电视或者找“夕阳”聊天等。一年当中,走亲访友、赶集上店不算,至少安排两次以上外出旅游。
退休以后,当我打算买电脑进行文学创作时,不少人,包括我的老婆孩子,都劝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还玩什么电脑,叫它累煞?。
我跟他们说:“放心吧,我有数,我会量力而行的,绝对不能也不会让它累着的”。
说实在话,但凡搞文学创作,一点苦不吃那是假的,关键是把握好力度和尺度,一切以自己的承受力和舒适度为标准。兴致高时多创作,兴致不高或感觉身体疲劳时少创作,或者为了养精蓄锐,以利再战,干脆停下不创作。
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完任务,连续几个小时或大半晚上耗在电脑上。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自己给自己放“长假”休息,要么上床多躺会,要么连续遛街逛公园,啥时感觉耍够了,身体轻松自如了,写作精力充沛了,触景生情有了灵感,就回到电脑桌前搞创作。
就这样,六年时间里,我始终坚持耍着写,写着耍,身体不但没累着,文学创作还收获颇丰。一千多篇散文和诗歌,散见于国内外一百四十多家报刊和网络媒体,一百多次在国内外征文大赛中获奖。还参加了一些全国性的文学创作研讨会和高峰论坛。
2014年3月,还有幸被中国当代艺术协会授予“中国传奇人物”称号。
郝洪喜,男,66岁,山东大学毕业,山东省诸城市实验中学退休干部。系中国现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