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 2015-07 月赛 | |
理想的生活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是读不了了,借助现代交通工具行万里路在退休之后得以实现。
旅游是我最喜欢的事情之一,它不仅仅是观光看景,怡情悦目,它也是人生全方位的体验和享受。浏览多姿多彩的美景,品尝风格各异的美食,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增长历史地理知识……,它令你耳目一新,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课。
我曾去过22个省市,上北国下江南、访名山观碧海、探古城游小镇。静下心来一想才发现有很多地方居然是童年、少年、青年一直就憧憬向往的,始终有个情愫埋在心底。去这些地方有时是刻意的,更多的却是在无意间不期而遇。
圆了草原之梦。对草原的向往源自少年时代。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广袤绿野和遍地鲜花、那神秘的蒙古包、马背民族别样的生活都让我深深的憧憬,但真实的草原却只在梦里。2011年我来到了坝上草原和乌兰布统草原,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圆了热带之梦。小时候学地理知道我们居住在温带,至于热带究竟在哪里懵懵懂懂,好像除了非洲就是西双版纳。非洲太遥远,少年的我根本不敢想,只敢把西双版纳放在心底神往着憧憬着。几年前游丽江古城,不由想到了西双版纳。尽管两地还相隔千里迢迢,还是义无返顾的奔向了那心中的热带。来到了云南怎能不体验一下别样风光?我在干栏式的傣家竹楼品尝傣家饭菜,在人声鼎沸的泼水节上见识奇特的风俗;在名闻遐迩的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大饱眼福。这里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五颜六色的花令人目不暇接,很多见所未见,比如金凤花、象牙红、鸡蛋花、曼陀罗……;形态各异的树让我惊奇不已——神秘的菩提树、写经文的贝叶棕、珍奇的龙血树、武侠小说里的“见血封喉”树;酷肖硕大酒瓶的酒瓶棕,高大挺拔顶端如伞的大蒲葵……。奇特的自然绞杀现象令人震撼,植物间的竞争竟会如此残酷!这里花与树融合而成的“空中花园”赏心悦目,热带原来是这样绚丽斑斓,是这样迥异奇特,是这样生机勃勃!我总算来到热带了,总算知道何谓热带了。
圆了白洋淀之梦。青少年时期读过《荷花淀》《白洋淀》,朴实清丽的文字描绘出了一个迥异于南国风光的北方水乡。文革那十年间更有《小兵张嘎 》的电影不知看过了多少遍。所以有了我的白洋淀之旅。住在淀边的渔家里,听房东讲起惨烈的当年,往事不堪回首,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游过了水天茫茫的白洋淀,看过了美丽的荷花大观园仍是意犹未尽,再租一艘小船,随意向芦苇深处穿行,当地人谓之游野荡。采几片硕大碧绿的荷叶,静听浆儿划水的声音,远望浩淼的水面,似乎走进了孙犁的笔下。离了白洋淀,又奔保定城,只因心中埋藏已久的红色情结。小时候读过的经典红色小说《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保定,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走在保定的大街上,遥想当年这里风雷激荡,上演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虽然看书囫囵吞枣,但是书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还是深深地留在了脑海里,陪伴我度过了略嫌单调的少年时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的人生观。
圆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之梦。少年时读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印象颇深。青年时又读了鲁迅和茅盾的一些作品,对这两位顶级大师崇拜不已。终于有一天我来到了绍兴。虽然百草园里已没有鲁迅笔下的草木青青,虽然覆盆子早就绝迹,何首乌木莲们也不见踪影,虽然鲁迅先生称道过的井栏一点都不光滑,但我总算是了却心愿了。在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子里,我仔细地寻觅鲁迅笔下的情景,腊梅还在,桂花树也在,只是都错过了开花的季节。在乌镇我流连于茅盾幼年读书的立志书院,感受他幼时的生活氛围——小桥流水高杆船,店铺云集石板路。一代名家就是在这里起飞的。
旅游所到之处,与梦中希望契合的,自然是圆梦成功,带给我难忘的欢乐和满足。与期望值尚有差距的,尽管不免失落,但也了却了一桩埋藏多年的心事,填补了一项旅游空白,从此不再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