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 字字皆辛苦

参加 2017-03 月赛 | 已有 1388 次阅读| 2017-3-8 08:52

                                                           

                 文章千古事    字字皆辛苦

前年开始,和县级文史界的朋友有了交往,微信往来,学到一句很有分量的话——文章千古事。听到这话,立马想到了《史记》。我写的多是地方史志类的小文,虽然不会有《史记》那么宏大的影响,也不知能不能流传千古。但是,写作的时候,不敢有丝毫马虎,不敢胡乱推测,更不敢胡编乱造。

去年夏天,动笔写荣成籍将星级飞行员刘洪德的事迹。元宵节后,完了第三稿。因为事先有约,我就投稿《老干部之家》史海栏目,求教指点。编辑刘畅同志看过稿件之后告诉我,打算使用我的稿子,选题是定下来了,选择了刘洪德学开飞机的那部分,字数限制在2300字左右。听了这话,我着实吓了一跳,我的天!全稿15000字,就是学开飞机那部分也是5000多字,这分明是在制作压缩饼干,岂不难死个人!

我觉得自己是个认真的人,不想刘编辑比我还较真。她看了稿件之后,向我提出了17条疑问。我们在QQ电话里交流讨论了半个多小时。220号左右是定稿的时刻。为了核实一个部队番号和几个事件的发生日期(或许她还有其他稿件要核实),星期天,她一天都泡在图书管理。我想和她通电话,老是排不上队,好容易联系上了,她留言说,才出了图书馆,开车在路上。我还是不方便通电话。我老伴是心底善良的人,她心痛刘编辑了,说:“那晚饭也不好吃,星期天也不得闲!”直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我们才通上了电话,她告诉我说,所有的疑惑都核实过了,不会出问题的。

期间简短的交往,我体会到文章的实在难写。《老干部之家》是面向全国,面向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知名刊物,所发表的文章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第三期《老干部之家》到手,我看到文章的全貌。《中国第一代飞行员是这样炼成的》,总标题直奔主题,非常醒目。三个小标题通俗直白,提纲挈领。我真是有些汗颜了,这分明是编辑们的再创作,字字包含着编辑们的心血。我再一次体会到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于是,我感慨道:文章千古事,字字皆辛苦。


                         刘畅编辑在帖子那边的点评:
   小编向您和阿姨问好~邹老师就别夸我啦,这文章得以成形分明是您的功劳,内容生动,详尽丰富,我只是在您的基础上编辑一下而已。您还没有收到样刊吗?收到杂志不久,我就发出了~不过好饭不怕晚,您再等等哈~  发表于 1 小时前 
                                       我在帖子那边的回复:
        其实,我这不单单是夸刘畅,这里是《家》刊编辑文章的一个缩影。所以,后面的称谓我就多了一个字,“编辑”,一篇文章的形成靠的是集体智慧。我从中悟出的道理就是——文章千古事,字字皆辛苦。从纪老师哪里知道其实这是杜甫的话——“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上家刊,或者质疑为什么我的文章就不能上家刊,当然了,上家刊是好事,可是这里也有个”文责”的问题。
       我写这篇文章,就算是向编续往来的一篇投稿吧,叫读者知道我的那篇文章是怎么形成的出笼的,作者和编辑是怎么往来的。我觉得编辑在编辑文章的时候,多和作者沟通是个好办法,肯定会提高文章的编辑质量。

    好饭的确来得晚,今天还没有来呢!再等等吧!

 

博主

桃园愤青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