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晋级 参加 2017-03 月赛 | |
刚进腊月,二儿媳妇就跟我商量:“娘家妹妹明年就要结婚在婆家过年了,今年是在娘家过最后一个年,我们今年想去娘家,陪父母过一个团圆年。”听了她的话,我和老伴都连连赞同:“应该的,应该的,去吧,农村的年味浓热闹”。接着又一想,大儿媳家也是姊妹倆,年三十也是亲家母一个人孤零零的过,大儿媳虽然从没提起过回家过年,但是心里不一定不想啊,毕竟作为儿媳在娘家过年与在婆家过年感受是不一样的。再说每年总是在一个地方重复过年,也都俗了。为了公平,为了增加新鲜感,今年决定也让大儿媳一家回娘家过年。孩子们闻说都欣然接受。
如此,不用为过年接待孩子们劳心费力了,心情顿时轻松了许多。竟有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感觉。这个“年”解放了,可以自由安排两个人的年了。
时值雾霾重重,天寒地冻。于其整日卷缩在室内, 不如到海南去过年,那里气候温暖,空气新鲜,有益于身体健康,于是,兴冲冲打点行装,开始了一个月的海南旅游。
年,是在琼海宝莲城颐养中心度过的。是我们旅行的第二站,是一个酒店式公寓。远离闹市,面朝大海,椰林环绕,环境优美。
接近年底,这里游客出入量倍增,有匆匆赶回家过年的,有成群结队到这里过年的,人流里有穿棉袄的,穿裤头背心的,穿球衣秋裤的,裙子的,拉杆箱,双肩包,形形色色,络绎不绝。在这些人群里,大多是亲朋好友结伴而来,有的是祖孙三代加上亲家的祖孙三代一起来的,有的是几个独身老人结伴而来,有的则是老伴刚刚去世,一个人独自躲在这里过年的,当然成对的老夫妻最多。
年三十那天上午,海南百年好旅行社总部派人挨家送了新年礼物(一盒炭烧咖啡,两袋袋椰子粉和橘子),礼轻情义重,让人倍感温暖。
下午我和老伴漫步在林间小路上,此时,园子里的树上,已经错落有致的挂上了红灯笼,布置了各种各样的彩灯,气氛喜庆热烈,年味浓浓。我一边拍照,一边欣赏赞叹着,沉醉在这迷人的南国风情里。突然,老伴笑着对我说:“每年在家里,这时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我回过神来想了想说:“是啊,和面,调馅准备包饺子呢,今年清闲了,不劳而食了,可是,饺子吃不上了,他们南方人不会包饺子,即使会包,也不可能包的,多费功夫啊,吃饭的人又多。”说完,不由得轻轻叹了口气:“过年不吃饺子,就像缺了些什么似的”。
正遗憾着,突然,远远地,发现食堂大厅里,有许多人站在里面不知道干什么,急忙走近一看,哇!原来是在包饺子!每张桌子周围都挤满了人, 有包的,有看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仔细询问,才知道 ,这是由餐厅管理员与常住在这里的会员客户共同协商组织的,食堂弄好馅和面,会员们各自带着自己家里包饺子的炊具负责包,开始只是几家人,渐渐的,参加的人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热闹。包饺子已经不是一项普通的家务活了,而升华成为一种过年的隆重仪式了。年味在包饺子中发酵,膨胀,弥散 。
年夜饭,每人除了四菜一汤,还分到五个水饺,看着五个形状不一的饺子,感觉特别珍贵,意味深长,饺子馅是韭菜加熟鸡肉调拌的,虽然口味一般,但是包饺子的过程和它本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饺子的味道。
感谢餐厅管理员的创意,感谢会员们的热情。让我们的年如此快乐,圆满 。
晚上,一边看春晚,一边跟孩子们视频聊天,他们用微信给我们拜年,我们用微信发红包。我把海南的风景,饭菜分享给他们,他们过年的视频也分享给我们,小孙女用她妈妈的微信也给我们发了红包,这让我们特别开心。虽然我们不在家,大儿子,儿媳仍旧给我们房间搬去一盆盛开的蝴蝶兰,让远在天边的我们同样感受到家里的温馨,真是 如沐春风啊,常言说的好,距离产生美,距离让亲人们更加体会到亲情的珍贵,懂得如何去珍惜,去爱护。
一夜爆竹声,此起彼伏。周围是大片椰林,没看到有村庄啊,怎么会有那么多鞭炮声,哦,想起来了,这里的树木高大浓密,村庄被掩映在林中,是只见树木,不见村庄的。
初一早晨,过道里,电梯旁,餐厅里,一片拜年声,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人们,穿着不同服饰,用不同方言,说的都是同一句话:“过年好”,祝福 声里承载着对过去的留恋,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它传递着友谊,传递着温暖,传递着美好祝愿。这情感凝聚的年啊,虽然在经历着时代变迁的冲击,演变。但是无论走到哪里,这些过年的民俗不变, 它 将通过一些新的方式继续去演绎“年”的情怀。
他乡的人,情亦深。他乡的年,味亦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