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过年,感受故乡年味
(四)大年初一听乡音
这次回老家过年,主要是想拜见分别多年的乡亲们,听听现在他们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是我最喜欢听到的故乡的声音。
春节早晨三点多钟,村庄上空响起了鞭炮声,我们惊醒了,这时我想起了小时候和妈妈一起过年的情景……我们穿起来,按照简化了许多的传统习惯燃放鞭炮,然后拜年和接受拜年,再后来就是匆匆地吃几个年饺,开始第二轮活动。
我们家乡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新习惯,第一轮拜年之后,吃了年饺,便开始第二套程序:到过从甚密的亲友家里去坐一会儿,聊聊天,叙叙旧,喝点酒。只见家家热炕头上都按着一张小炕桌,上面摆放着几个小菜:常见的有一盘猪皮冻或鸡冻,一碟炸花生,一两盘猪蹄或猪肝猪心鸡肋火腿等硬头菜,再来一盘黄瓜条萝卜片草梅苹果等清口果蔬,有的还加上豆籽辣丝等老凉菜,摆上家里最好的酒,二度拜年的人都要坐下来,喝一点酒,再度问问安,说说一年来高兴的事,我走了没几家,因身体原因只象征性的喝一点点酒,也已经觉得有点意思了。
最后来到关系亲密的族弟应新家里。我这族弟好烟喜酒健谈,我们很聊得来。一进门他就说:“伙计啊,这歇儿就等你啦!你不来,这酒喝得总觉得不够意思。咱先讲明:过去说,‘过一个门槛吃一碗’,三尺肠子闲着二尺半的那时候,都望不能吃一碗。现在咱得改一改这个老古规,谁还为吃饭害愁?咱改为‘进一家喝一盅’……”接着便倒酒,几个人喝着酒海聊 。这时候我插话说:“应新弟说得对,吃饭问题曾是咱们庄户人家的最大问题,咱的一个祖先,就是刚从青州府搬来的老祖宗李之珍的的曾孙李桢,是个孤寡老人,老了要饭吃,走到窝沟被狼咬死吃掉了……”
这个话题一提出,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一个叫丫头的族弟先说了话:“我的名字怎么起的你们都知道(注:他的哥哥不满周岁就死了,他母亲生他时为了好养活,就起了个女孩的名字:丫头),我爷爷奶奶那一辈更惨,他有了八个孩子,只活出包括我爸爸在内的三个孩子,爷爷每年过年都照样烧香磕头贴皀王爷爷接神,可是不顶用。我爸爸说,小时候上山,常踫上死孩子夼、烂葬岗。”另一个族弟接着说:“有了孩子没有奶,能不饿死吗?孩子多了,活下来也是遭罪,象萝卜头那样的一小拖拉,那不是画上画的人啊,要吃要穿的,听说那时候的孩子大多是饿瓢,吃起饭来狼呑虎咽的,看样子想把碗一块吃下去,孩子吃饭有时打架,吃个蚤子也要争条腿,挨饿,面黄肌瘦,个个象呆狗似的……”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侄接着说:“听老人们说,那时候大人也遭罪,孩子吃不饱,自己更得拤着肚子挨,可是还得干活啊,就只好捧着乱糟糟的野菜啃,大多是一辈子抓争,一辈子亏嘴,一辈子都是干嘴蛤蟆,人是铁,饭是钢,其实人不是铁打的,挨饿的人,不到七十岁,就成了干巴枣,老把梨……”又一个接着说:“听说那时不少户都是过着锅朝天碗朝地的日子,遇见灾年,摘下砘挂(拉碌碡的套绳)就没有吃的了,因为得还债啊!特别是男人,都得顶着门头过日子,出门还要装成大个的,怕被人骂成穷倒神,有的就把女儿送出去当了童养媳……”又一个接着说:“听说人饿的时候,就象饿了多少天的野马子(狼的俗称),有几口饭吃就行,也不管菜头子好不好,真有点好菜,就象苍蝇见了血,平日里小咸菜当桩,咬着舌头才是肉。”
应新弟“滋”地又吸了一口酒,拉开了话匣子:“刚才我听这几个伙计说的,很同情!咱们这辈人,旧社会赶上个尾,那时候的庄稼人,不光是吃的,穿的也不行。有钱的穿布,没钱的穿线,冬天穿着撅腚袄,下身穿着灯笼裤,那色还不如小孩的尿褯子。到了大集体那会儿,一年三尺三布票,有个‘地球凉’(的确良)穿着就美死了!在蚊帐里躺着,听着广播里的好消息,梦想着年底开支时,一五一十地把钱拿回家,过个好年。哪知道,一遇到灾荒就瞪眼了。老百姓都是年吃年嚼手里没存粮啊!旱天井底朝天了,咱们‘朝看西南夜看西北’;苞米刚掺缨子时摊上风灾,苞米地里是一地‘歪把子红缨枪’,苞米棒长得像个锥子把,粒子像乖子(雌蝈蝈)掉了牙……那几年,真有人饿得眼珠子发蓝。排朝排日地干活,不顶事!改革开放,给咱做定盘星,咱就有了主心骨,真是浑身筋骨都往外冒劲!这日子能不好吗?”他举起酒杯说:“来,为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为我们生活的巨大提高,感谢共产党,干杯!”
这样的倡议我不好意思拒绝,勇敢地把酒干了。
“现在我提议,”应新弟倒了一圈酒,又拿起杯来说:“从现在开始,不时代的话咱一句也不说了,只说高兴的事……”“那行,那新叔报告一下今年收入多少人民币?”这一下应新弟不好意思了,缓了口气说:“十几亩果园,不过收入十万八万的,比你家多不几个的,咱不说这个。”“那说什么?”“说什么?恭喜发财呀,美梦成真啊,吃美食长新肉啊,大虾向咱招手,鲍鱼朝咱微笑啊,城市小姐买苹果和梨子,还和买螃蟹那样,要分出个公母来呀……”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把酒也一饮而尽……
这时老伴找我来了,说三嫂午饭快做好了,该回去了。我向大家道别,并再次表示祝福。从应新弟家出来,走在焕然一新的街道上,嗅着农家小院飘出的饭菜香,远处传来了几声爆竹的响声,清脆辽远,我闻着这年味,听着佳节久留耳畔的乡音,更感受到春天脚步的强劲,借着酒意心里涌出几个五言短句(我不懂诗,故不能称为诗)来:
地上鞭炮响,空中礼花灿。
话涉去冬冷,酒浸今春暖。
杯间颂盛世,醉里拜大年。
张张脸似桃,个个人如仙。
历数旧时苦,盘点今日甜。
祖宗千古事,衣食列为先。
奋争多少代,如今少饥寒。
改革开放好,农家好耕田!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