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的新春佳节,我和子孙是这样过的

参加 2017-02 月赛 | 已有 501 次阅读| 2017-2-17 21:36

元宵佳节之后,意味着丁酉吉年的欢庆全面结束。由于年岁的增长,对于喜庆的吉祥节日,难免潜在一定的负重感。然而,为了顺应民俗,也为了迎合晚辈的需求、更为了追赶潮流,在举国欢庆的大环境下,我还是与时俱进的随波逐流,和家人一起参与了全程的欢庆活动。

      从小年开始,在节日期间,我家基本上是在“以大家庭为核心、小家庭为主体;以大家庭的团聚和天伦之乐为主题,小家庭和个人的随机活动为主流”的框架下,全程欢度了丁酉年的新春佳节。
      小年的上午,在女儿陪伴下,我参加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专场舞会。众多老年朋友共聚一堂、欢歌笑语,玩的特别开心。下午去女儿家,与他们一家三代共度小年之夜。由于他们有一个6个月的小孙女,增强了今年小年之夜的欢乐活跃气氛。可能是所谓“血缘亲情”之故,当我抱起见面不多的小重外孙女时,她不哭不闹的用稚嫩的双眼盯着我(图一),好像是问我“太爷爷,过年是什么味道啊,”我则在心底里告诉她:“是天伦之乐的甜蜜味道。”
     小年之后,便是子女们回来清扫卫生、拆洗被褥的节前准备,以及节日前后接待单位探视、亲朋好友的探访;电话、短信和视频的互相问候等礼节性活动。总体的感受是,由于有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现在的节日互访气氛,比往年的传统方式有了明显的淡化,也减轻了不少的体力消耗和精神负担。特别是今年,我还感受了一项新的拜年方式:除了在网上发表了给家网朋友们拜年的公开信,还应邀参加了家网的视频拜年活动。
      为了寻觅年味, 除夕前后的几天,我先后游览了趵突泉、百花洲、宽厚里街、大明湖等景区。总的印象是,各个景点的年味都很浓厚,但各有不同特色。比如在趵突泉内,以金鸡为主题、造型各异的花灯展,以及几近绝迹的拉洋片、皮影戏,民间艺术制品等,在红火欢乐气氛中,显示了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在展现老济南风味的宽厚里街和百花洲景区,除了形态各异的金鸡造型和鲜艳的大红灯笼外,还有体现济南老风味的街景,以及民间艺术表演、传统的风味小吃等,令游人在感受吉祥年味的同时,回味了老济南的风土人情。在红火喜庆的大明湖园区,虽然仍处于数九寒天季节,却遍地呈现了一派初春景象。解冻的湖水呈现着碧波荡漾、承载泛舟的美丽景色,寒冬中绽放的腊梅和含苞待放的迎春花,以及高耸密致的树丛和竹林,都呈现出了碧绿复苏之势。令人颇有冬去春至的温暖之感。有关趵突泉、宽厚里街和百花洲的重点景色,我在博客上分别上传了三个相册,网友如有兴趣可点击欣赏。
     除夕当天,女儿全家回婆家过年。两个儿子全家则提前回来,着手忙活包水饺、筹办年夜饭 ,陪我一起欢度了团聚的除夕之夜。
     元宵节的前一天,上午参加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专场舞会,下午则作为家网的新成员,首次参加了老干部之家家网社团联欢会。华丽欢乐的现场气氛,家人们多才多艺的表演,令我这个新网友大开眼界,并有幸目睹了众多资深网友多才多艺的靓丽风采,深切感受到家网社团朝气蓬勃的巨大凝聚力。
      元宵节这一天,子女们安排了一次春节和元宵节“一宴庆两节”的家庭全员团聚。为了消磨时间,当天一早,先由女儿陪伴我,再次游览了趵突泉的花灯展,临近中午直奔宴席地点。遗憾的是在全家福照中, 孙媳因公务缠身而缺席。但面对繁忙紧张的现实,能有如此高度的团聚率,已经非常难得。而且双节共庆的气氛,豪华宽敞的宴厅,四世同堂的欢聚,特别是三个幼稚活泼的第四代,都成为强化欢乐气氛的重要因素。其中还串插了一些欢快的小插曲。比如:在宴席开始前,刚满一周岁的小重孙子,看到我怀抱6个月的小重外孙女,他不高兴了。为了搞好平衡,创造皆大欢喜的气氛,我赶快把三个小家伙都揽到身边。这时子女们抓拍了一幅老少同堂的照片(图二),成为我家在鸡年中天伦之乐的重要载体。

      以上是我和全家欢度丁酉吉年的流水账。其基本特点是:团聚与分散兼顾,内容和形式丰富;回避拥挤高峰,逍遥休闲漫游;融身自然环境,饱览红火年俗;情结民间传统,阖家团聚欢度。真可谓是:忙中有闲、累中有乐,这个大吉大利的鸡年,没白忙活。

                       


                      

博主

老过江龙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