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 2017-02 月赛 | |
把年过成平常的日子
我一向崇尚简单随便,任何事情都不愿意搞得麻烦讲究,就是春节这种一年一度的在国人眼里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如此。但是,往年之所以随波逐流把年过成过年的样子,多是因为女儿还在身边,总得给他们一种过年的氛围。今年就不同了,三个女儿都出嫁了,年怎么过,全由我和老伴说了算。
未曾过节,我就和老伴达成了共识:删繁就简,化整为零,把年过成平常的日子。
删繁就简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贴对联。我们这个地区有一个规矩,家中老人去世三年不贴对联。加上今年,我家已经有七年没贴对联了。先是母亲去世,三年之后父亲又亡故,父亲的三周年刚过,二叔和三叔又相继离世,叔父的离世,三年不贴对联的习俗能否约束到我家,不得而知,但,我却借着这个由头,今年也没有再贴对联,只是对单元门口的一张旧有的卷了角的福字用粘贴抚平了事。什么挂灯笼啊,贴窗花啊,一概都免了。我想,此举是对已故老人的一种深切怀念,哪位神仙也不会因为我的一片孝心而怪罪下来找我的麻烦。
放鞭炮。过年放鞭炮是老传统,但我家今年却一枝也没有放,不是因为叔父的去世——鞭炮驱赶的是鬼而非是神,神是可以与家人同喜同贺的,而是因为家中只有我们老俩,又身居四楼,所以就把这一环节省掉了。除夕之夜,我和老伴站在落地窗前,像小时候站在鞭市里看卖家燃放鞭炮心情一样,一边听着楼下传来的阵阵爆竹之声,一边饱赏小区夜空燃放的绚丽多彩的烟花,倒也别有一番情趣,和自己家放有什么区别呢?尽管我家没放一枝鞭炮,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新的一年里不一定没有大气象。
拜年。拜年是过年的高潮部分。但今年对我家来说,高潮不高。除了初一上午我登门拜访过几位老人之外,一切如常,年龄相仿的同乡、同事、同学、朋友一律通过电话或微信把美好的祝福发送出去。时光无情,我已经被岁月推到了尊者的位置,那种兄弟成群结队相互拜年的日子对我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我出演的应该是静坐家中,品着茶水,等待那些晚辈送上来的一声声祝福,时不时还要抽一张红包发给那些应该发出去的孩子们。磕头免了。除了我给婶子磕了一个头之外,再没给任何人磕过头,也不叫任何人给我磕头,包括初二女儿回门,女婿们要给我行跪拜之礼,都被我喝住了。
……
化整为零体现在过年的每一个程序之中。
往年过年集中买许多年货,鸡鱼丸子肉、青菜水果样样不少。离春节还有好长时间老伴就忙开了,发馍馍、蒸年糕、炸年货,忙的不亦乐乎,冰箱里都盛不开,外带一锅一盆的,过了年能吃很长一段时间。今年就不同了,买了很少的一点年货,炸了几盘小鱼。小区里有几家超市,大年初二就开门营业,随用随买,既不占地方又吃着新鲜,何必花钱找忙活找麻烦呢!我不但自己没有置办多少年货,也责令孩子们不要给我买过多东西,只是有分工地让他们买了一点过年必备的物品。
往年过春节集中吃水饺,小年吃、除夕吃、初一吃,再好吃的水饺也吃没了味道。今年我们学精了,除了按风俗初一大早晨那顿非吃不可,其他时间看胃口而定。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包,小年之后,我们只在初一早晨吃了一顿水饺。年前,人们争相杀鸡宰羊、大办年货的时候,我从楼后的秘密地窖里扒出一兜自种的胡萝卜,除了大年三十、初一几乎每天都做一顿胡萝卜粥。
大年夜看中央台文艺演出,往年都是奉陪到底,似乎不如此就是浪费了这道文化大餐。今年破例了,有往年痛快淋漓地吃个饱,化整为零分别享受。反正过年七天乐,天天都重复演出,何必打破作息规律熬夜折腾自己呢!所以,和平常一样,十点多一点我和老伴就早早休息了,睡了个自然醒,然后精神抖擞地起来包水饺过年,然后一有空闲就欣赏反复播放的文艺节目。
……
由于采取了删繁就简、化整为零的两项措施,我家今年过春节像过平常的日子一样章法不乱、节奏不变。年化解在日子里,分不出是在过日子还是过年,有了每天都在过年的感觉。节后,我和老伴从身体到精神都没有大的波动,感觉良好。和往年过节比较舒服多了。今年的节日我给出这样的总结:口不干,腹不饱。体不累,心不躁。快乐多,精神好。
20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