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看柳

参加 2017-02 月赛 | 已有 807 次阅读| 2017-2-11 07:05

河边看柳 

 

民谚道:“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如今六九将尽,该是河边看柳的时候了。

我从小爱柳,与柳有不解之缘。家乡的柳树有好多种,有粗枝阔叶把守河岸不被水冲坏的“把河柳”;有枝叶向上直奔云天的“钻天柳”;有枝条婆娑婉若美女长发随风飘舞的“拉耷柳”。我最喜爱的是“拉耷柳”。这“拉耷柳”就是大家熟悉的垂柳。记得孩童时,我常和小伙伴在村西小河旁玩耍。柳条回黄转绿的时候,折下柳枝一小节,抽出中间的木质部分,留下管状枝皮,一头再用牙一咬,一只口哨就做成了。我们用这样的口哨吹小曲,学鸟叫,把童年的情趣、童年的欢笑撒在了小河边。

垂柳从古至今一直受人们的喜爱。清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这样写道:“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贵乎长,不长则无婀娜之致”,诗经中的“杨柳依依”只有垂柳可担。

我喜爱垂柳,首先是因为垂柳美。当春风鼓荡起来的时候,那些柳树如同少女情窦初开,一夜之间,就把心事吐露出来,挂在柔软的枝条上,娇娇的鹅黄色,有些羞涩地探着头。可是,几天工夫,心事就按捺不住地飘荡起来,柳絮纷飞,碧玉成妆,袅袅飒爽,更显妩媚。丝丝缕缕的枝条在空中舞动,柔若无骨,纤若游丝。风絮寥落之后,便把一腔柔情隐藏在青碧的柳条里,柳枝就绿得亮丽起来,轻轻的抚摸着行人的脸庞,千娇百态,让人觉得如同在诗中行画中游,如痴如醉,飘飘欲仙。至于夏日里的绿柳烟雨,秋月中的高柳蝉鸣,冬季里的柳枝随风,又勾出一幅幅浓淡不同的山水画。

我喜爱垂柳,更是因为她有极强的生命力。大江南北,城市乡村,高山平原,路旁水边,凡是有泥土的地方,不论肥沃贫瘠,她都能扎根生长,枝繁叶茂,“无心插柳柳成荫”便是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

曾经,我用柳树测量春天。当“桥边杨柳老金丝”,春天就到了村口。而今,村口无柳,我走出了村口。记忆中的小路已不复存在,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坦的大路。沿着这条路,我朝着小河走去,老远看去,记忆中的一排小柳树,如今已长大,紧傍着笔直的河坝,像一排饱经苍桑的老兵。柳树冠罩上了一片鹅黄色的轻纱,朦朦胧胧,如梦如幻,如一幅轻淡的水彩画。我正看得入神,一个声音传过来:“看春呐!”我刚一转头,一位耄耋老者就来到我的面前,我瞬间打了一个愣怔,立马回过神来,说:“是啊,是来看春。”我知道,在我故乡,有“无柳不成春”、“春来柳先知”一说。看柳就是看春。老人胡子拉撒的,一脸皱纹,可面带喜笑。看他一身装束,十足的老农打扮。他说:“柳树是村庄的血脉,老人是村庄的柳树,孩子是从老树生命里走出的枝条,他们长大,落地生根,长成另一颗柳树,如是反复,延续着村庄的历史和血脉……”。真没想到,这位老农能说出如此富有哲理的话。说完,老人便转身离去。我离家四十年重返故里,搜遍了记忆,也没搜出老人的影像。望着老人远去的背影,我沉思了良久:家乡的父老乡亲,多么像河边那一棵棵柳树,不计个人得失,用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贵的品格迎接春天、打扮春天,一年又一年,一辈又一辈,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延续着村庄的历史和血脉……

站在柳枝荡起的微风里,看天空碧蓝,看小河冰清玉洁,我把眼光放远些,再远些,远处的垂柳似已回黄转绿,继而柳浪奔涌,舞动起了滚滚春潮。。。。。。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