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弼

★已晋级  参加 2017-01 月赛 | 已有 771 次阅读| 2017-1-8 11:01

腊八粥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民间的腊八节,这一节日历史悠久,其来源有多种传说,据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为纪念,各大庙堂都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又称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这种粥,朝廷也做,以赠百官。腊八粥很讲究,必须放枣、栗、五谷,久煮熬得粘粘糊糊,其中含意,枣是象征吉祥,栗是要用力气劳动争取五谷丰收;粘糊糊中的“粘”字是“连”的谐音,意为连年丰收之意。

既然纪念佛祖,就包含着慈善施舍的意思。俗语讲,腊七腊八冻死叫化,农历腊月是最冷的时节,是穷人最难过的日子。过去民间有的富裕者在腊八这天向穷人舍粥以表慈善。也有的人为祈福祈子孙搞些舍粥活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家乡农民生活还很贫穷,并非家家都能吃上腊八粥。村里一家较富裕人家,家中老太太很崇拜神灵,已有两个孙女,为祈求孙子,年年腊八施舍粥。这一天天刚亮,好多人都拿着大碗,有的拿个小盆到他家门口等候。他们全家早早起来,熬好几大铁锅腊八粥,放在家门口早准备好的大缸里,有专人用勺往伸过来的碗里盛,求粥的人挤得人山人海,盛粥的人累得汗流浃背,还是供不应求。有的人拿到粥,一回就现场吃光,再回去要二次;也有的一家大人孩子齐上阵。其场面实属不文明,但当时的生活水平所限,也无可厚非。那时我想,啥时候能让农家都能吃上自己家的腊八粥也许不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了。这家的慈善行为是应点个赞,可惜老天不开恩,最后又给他家添了个孙女。

当时我们家的生活拮据,做不出太讲究的腊八粥,但父母还是把它当件重要事情来做。每年,父亲总是在棉花地周围种几行粘谷,秋天收下来,单独保存下来,等到腊八前,母亲把这些粘谷用村里的石碾碾出粘米。当时我们家没有枣树,有时秋天收枣时邻居送些鲜枣,母亲不让我和弟妹吃,把枣晒干,做腊八粥时放些,剩余的留着过年做年糕用。虽然母亲做得腊八粥所放料不像传说中那样齐全;栗子在当时平原的民间是种稀有物,母亲做得腊八粥中是没有栗子的,但我和弟妹吃起来却感到十足,因为粥中包含着深深的父母血汗和爱。从春天播下粘谷种,父亲就像拉把孩子一样盼望小苗长大,经过风风雨雨才收到手。临近腊八,母亲两只缠裹过后小脚,支撑着瘦弱的身躯推着陈重的石碾,一圈圈地碾出粘米。粥是甜的,汗水是苦的,父母的爱是热的,会永远留在心中。走向社会后,我吃过不少品种的腊八粥,可怎么也吃不出当年母亲做得腊八粥的美味。因为父母的爱是永久留在子女心中的记忆!

山东邹平县老年大学,张学文

邮编:256200

 

博主

238949241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