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晋级 参加 2017-01 月赛 | |
找回“年味”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父亲写对联、母亲剪窗花。
进入腊月不久,父亲就忙着写对联了,除了我们家的以外,更多的是给邻居家写。搭上功夫、墨汁不说,有时候写错了,还要再买红纸重写。尽管如此,父亲仍然乐此不疲。写对联之前,先要把一整张的红纸割成一幅幅的空白对联。父亲割纸不用小刀,而是用一根线,他说用线割的纸更齐。多年后我一实验,果然如此。从父亲开始割纸,我就在一旁看着,有时候伸手帮帮忙。写对联时,父亲在一张大桌子上写,我站在他对面,每写一个字后,我便把对联朝我那边扯一点。一张对联写完后,我便小心的把它放在床上或空闲地面上,然后取一空白的放在桌子上。反反复复就是这些活,我干的特别乐意。
写对联剩下的红纸,母亲就用它剪成大小不等窗花。母亲剪窗花时特别的仔细,剪出的图案几乎是没有重样的。窗花图案多是四则或六则循环,四则即将一张正方形折成四层,六则折成六层,也有少量是对折的,把“春”、“喜”这样左右结构对称的字嵌在中间剪出来。母亲说,剪窗花是她小时候跟她的奶奶学的,“老人家会的很多,我只是学了一点点。”后来我又跟母亲学了“一点点”。虽然春节还没有最后到来,但写对联、剪窗花带来的浓浓的年味已经弥漫着我家整个小院。
几十年很快过去了,现在很少有人自己动手写对联、剪窗花了。前几年,我住在一个平房小院,每年春节,院内贴的对联都是我写的,窗花也是我剪的。一次老伴问我:“大街上满处都是卖对联和窗花的,你为啥还费那功夫写啊、剪啊?”我回答:“不为啥,只是想找回一点年味……”
【注:该文曾在“日志”中发布,这次参加“博客大赛”重发,敬请各位老师欣赏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