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晋级 参加 2017-01 月赛 | |
(红色印记征文)拳 拳 赤 子 心
记离休干部,共产党员张汉泉
在蓬莱离退休老干部圈子里,提起他的名字,谁都会竖起拇指,说一句“了不起,佩服!”他,就是84岁高龄离休干部——原蓬莱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共产党员张汉泉。
共产党员,什么时候都要忠于党的事业,
1993年,年满六十岁的张汉泉离休了。刚刚离开繁忙紧张的工作岗位,离开那些朝夕相处的小患者。真的有些不适应。他想到,党的工作没有行业之分。离休,照样可以为党的事业做工作。为社会做奉献。张汉泉走进老年大学,先后学习过声乐、摄影和写作知识。组织过合唱团,带领过老年门球队。积极帮助老年朋友活跃文化生活。把更多的正能量传递给大家。后来,组织上让他担任老干部之家网站支部论坛蓬莱信息员,便开始学习电脑,在网上练习写作。他把这项工作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每天起早贪晚了解老干部支部工作的方方面面,采集大量信息,经过筛选,写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在本地注册的众多户头中他的发稿量最多。他发送的信息很接地气,能够根据版块要求和老年人的特点,聚焦党的方针政策,交流介绍本地信息,紧跟形势,贴近生活,所以他发的帖子很受欢迎。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信息员。为了宣传家乡,宣传周围的党员事迹。他在网上发送帖子、发照片,还参加征文、摄影比赛,向杂志、报纸和电视台投稿。帮助其他基层老同志信息员向网站、刊物发稿件。他攥写的30多万字的博客文集《夕阳路上》已经出版发行。受到大家好评。
张汉泉就是这样,只要是工作需要。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新知识都不放过。智能手机的出现,丰富了网络世界,他不失时机地学习,拿起手机,建立QQ群,微信群。随时了解老干部们的衣食住行,身体健康,处理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平时老友、同事有事相求,他总是热心相助。录制歌曲打印文章,只要他能做到的,他都会帮。大家感谢他,有的给他送锦旗,他都婉言谢绝,他说,我是个老党员,为群众做点事是应该的。
热心助人,奉献爱心是共产党人的品德
战争年代,他和老战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很多年都失去联系。近年来张汉泉主动担任山东兵网站版主,担负起处理老战士的书稿信息。宣传老战士的事迹。为昔日老战友解难排忧。他利用网络、媒体、书信寻找失联的战友亲属。他也曾跋山涉水远道探望生病的战友兄弟。张汉泉的足迹踏过河南、新疆、重庆、四川、上海。和战友们一起回忆战争年代的艰辛,畅谈今天的幸福生活。憧憬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明天,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余热,做退休不退岗的老党员。他们的这些做法,受到各级党组织的肯定。作为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他的名字被镌刻在济南“山东老战士纪念墙”上。
张汉泉经常说,咱是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汶川“5.12”大地震救灾中,他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人民币3000元,收到中央组织部的特殊党费收据。中央组织部把他的名字刻在汶川灾区的石碑上。
张汉泉报名参加春蕾工程,看到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父母因故过早去世,祖父、母年迈,靠祖父微薄的退休金维持全家4口人的生活。张汉泉决定资助这个孩子。每年,张汉泉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按时寄钱给孩子,勉励孩子好好学习。5年的时间很快过去,签订的救助协议已经完成,但女孩的困难仍然存在,张汉泉心想:一个共产党人要完全彻底地为群众服务,救助应该继续下去。这样,他又把捐助活动沿续下来。他的资助,使孩子感到温暖。孩子每次接到汇款,都会想到,这是一个解放战争中入伍的老爷爷省吃俭用寄来的钱。是一个老一辈革命家的一片爱心。这颗爱心激发她的学习热情。帮她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女孩今年已顺利考上大学。截至今年,老张的资助款已达数千元。就是这样,张汉泉用自己的满腔热血,表达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拳拳之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张汉泉离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党。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党、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近年来又被蓬莱市妇联评为“金婚美丽家庭”。获得蓬莱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和谐文明家庭”称号。2015年,蓬莱电视台专门对他进行了采访,并制作了电视纪实片《夕阳别样红》,记录了他离休后20多年来的感人事迹。他参加革命68年,正像他自己表述的:
六十八年风雨行,为军为民为百姓。
沧桑巨变党引路,而今夕阳不了情。
所在支部:蓬莱市人民医院老干部党支部
作者通讯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