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

参加 2016-12 月赛 | 已有 686 次阅读| 2016-11-22 09:34

 执着

 

2015邹平县吕剧团建团50周年,在观看庆典演出时巧迂剧作家吕宗斌。我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县里年年举办物资交流会,我们同是大会工作人员。邹平日报创刊不久,成为该报编辑之一,因我喜欢“爬格子”常为该报投稿自然成为文友。当时只知道他经常写点小剧目在县内小有名气,再无更多了解。为吕剧团建团50周年,《吕宗斌剧作选》出版,有幸宗斌特签名匮赠我一本。

吕宗斌的不少剧作在县内外早已搬上舞台,我也看过不少,但从未仔细咀嚼过其中味道。拿到剧作细读后,深感他的剧作贴近生活深入生活,情感质朴,意境深邃。刻画人物,深挖人物心理真谛之功底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剧素材多来自平民百姓中的平常事。读后,剧中的人和事似乎就在身边。作品中很少有华丽词藻,多是百姓的言谈话语家常话,百姓起来特别亲切,但对每个人物塑造细赋而准确,又充满了厚重的情感和诙谐幽默趣味。他的作品深藏着对群众的感情、对现实生活的真爱,深有”刻画入骨三分”之感

我读完宗斌的剧作选后,更使我感动的是他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吕宗斌仅有小学学历,未受过专门戏剧写作的训不仅演出后深受观众欢迎而且多次获奖其中《王邪招亲》获中国戏剧家协会剧目金奖、编剧一等奖,并在央视播出、省舞台剧本奖,在省城由省主要领导颁奖,并获中国滨州博兴国际小戏节剧目金奖《离婚记》获全省汇演一等奖,《平安村》入选省精品工程。他被中国戏曲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县、市多次为他功,表彰;被评为省重点戏剧作者并享受文化厅戏剧创作现金补贴。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实属罕见。殊不知光环的背后坎坷经历和付出的汗水更让人感动

他家住农村,从小酷爱读些文艺作品,早就有个想当作家的梦想。但从小身体欠佳,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幸亏受教于一位本的三爷对《四书》、《语论》、《中庸》等国学知识有了较深厚功底,为他后来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父亲为让他把身体练强壮,让他拜邻居的一位练武术的人为师,走上了武术之路。练武是项十分吃苦的差事,他不怕苦不怕累,经常练得遍体伤痕,经过长达10余年的刻苦锻练,不但身体练壮了,更练出了一种不怕困难,从不服输的坚强意志,为他以后永攀高峰奠定了思想基础。凭着他对写作的酷爱和执着常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写成文章。不过一个农村普通青年想登上作家这条“巨船”谈何易。1964年他带着自己写的一篇作品找到县文化馆有关人员请教,虽因某些原因作品未发表,但受到赞赏次年被推荐到县宣传队写戏从此他一发不可收一写就是50年。在这50年里,起初他是以业余写作爱好者的身份,当时县宣传队不是正式机构,多是接受些临时宣传任务,完成任务后仍回家务农。后来县宣传队有了正式编制,但29岁的他已超过招工年龄,只能以临时工身份留宣传队写戏。按当时的规定,临时工三个月一次定同,合同书上要有生产队、大队和公社三级盖章然后拿合同书到公社粮站用粮换粮票。日工资只有0、8元其中0、3元交生产队记工分,0、5元做生活费。每定一次合同跑三家盖章。盖章并非都顺利,前两年还算可以。两年后生产队长说,交0、3元记工分队里吃亏,社员有拒绝签合同。经过周折好歹由于他在外面认识的人多托人给队里搞到部分化肥总算过了关后来为不让社员有意见,干脆不在生产队记工分,也不向队里交钱但按当时规定每年每个社员还要负担一定天数的义务工,多亏一位老领导帮他协调免除了义务工他的临时工才算顺利干下去。干临时工的几年里宣传队有几次招工但都因年龄大被排除在外。临时工一干就是八年人生有几个八年,从29岁熬37岁。眼看梦想就要破灭时,1978年秋,地区行署文化局的李玉泉同志来他家,说他被招工了。当时按中央的文件招收部分社会知识青年充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由于他多年写戏,业务部门了解他的情况,那次招工全地区只有六人符合条件,他是地区领导签发的六人录用名单之一。这喜讯似乎从天而降,当时他说不出是高兴还是回味。招工后被按排到地区文化局艺术科工作

招工后,身份由农民变成了干部,吃上了商品粮,拿到了工资再不用为签合同为难。在地区文化局工作的五年中,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他像一头老牛不知疲倦地跑遍了全地区所有县市辅导业余作者,无论是工作还是人员关系都深受领导和同事的欢迎。由于家庭无劳力等困难,1983年他调回到邹平县文化馆。在地区工作期间,由于辅导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己的创作。来馆后他把多年来集累的素材梳理起来,在一间仅放下一张办公桌和椅子的破旧房子内,他像一架开足了马力的机器,憋足了干劲,呕心沥血,奋笔不辍,半年内写出了《王邪招亲》、《离婚记》两个戏,在地区汇演中一炮打响大获成功。翌年两个戏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王邪招亲》获山东省1983年舞台剧本奖,并享受到省主要领导亲自颁奖。他说这两个戏是我多年来对戏曲写作酷爱的发泄,是水到渠成的收获,虽苦犹荣。

吕宗斌成绩的得来,靠得是他对写作的不弃不悔的追求,靠是他不怕苦不怕寂寞旷达之忍耐,靠得是他对事业的执着,靠得是他认准了目标不回头的一股邪劲,以望尽天涯路的胸怀潜心耕耘。艺术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只有生活才是艺术的“富矿”,人民群众是对艺术检验的标准。他无论是成名前还是成名后,始终没忘深入生活这条根,脚踏群众生活这片沃土。除他得天独厚的来自农村的生活功底,不管是临时工还是当干部后,他采访、辅导都是深入到施工工地、打井现场、田间地头最基层,挖掘出最真实的素材和情感。这就是他的作品深受观众欢迎的根本原因。

在深受感动的同时,祝宗斌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大辉煌。

 

邹平县老年大学,张学文

电话:0543——4320695

博主

238949241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