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 2016-11 月赛 | |
老年大学中的农民老师
刘家宝今年70岁,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现任邹平县老年大学的京胡、京剧老声、老旦班教师。别看这位农民老师,但在两个班中人气特好。提起刘老师,学员个个伸大拇指。他的课程是周三,同学们说,天天盼,盼的就是星期三。是什么原因使他如此受欢迎?主要是“迷”和“情”两个字。
刘老师的父亲一辈子喜爱京胡,从幼受其影响,对京剧、京胡就有种特殊的感情。常听父亲拉京胡听得入神,后来也自制把京胡学着拉、跟着父亲的京胡学着唱。初中毕业后当过民办教师,后来在家跟着父亲种地,空闲做家俱卖,但对京剧、京胡的执着始终不减。一有空就摸出胡琴拉一段,特别是有时到外地给客户送货,对买服装什么的从不感兴趣,但总要抽出时间来到当地书店购买有关京剧(胡)方面的书籍和光盘磁带,买到好的如获似宝。有一次和儿子出发到北京,办完事就进了书店,一下子买了几百元的京剧书籍和光盘,回到家十分高兴。他说,平时我们这里买不到这么多好东西。由于他家离周村较近,为切嵯技艺有空就到周村公园与爱好者交流。他儿子在张店做买卖,每次去那里总要跑到公园听票友演唱。一次在张店公园他操琴拉了一段京剧曲谱,受到了在场一位琴友的好评。后来经了解这是一位拉京胡的高手。事后他费尽周折了解到这位琴友的住处,带上礼品登门拜访,从此二人成了好朋友,从中得到不少帮助。为了提高技艺,2012年他又专门学习了电脑,这更让他开阔了眼界,有空就打开电脑听名家唱和拉,从中对照自己的不足,经常听着忘了吃饭,老伴说他不务正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老师的技艺提高很快,自己能娴熟的拉出百余段京剧曲谱。由于他的爱好,本村和附近的戏迷找他来玩的越来越多,于是他又办起了家庭票房。周一、三、五晚,他家里就成了戏迷的乐园。这样,刘家宝便成了当地较有影响的京剧戏迷票友。
县老年大学的京剧、京胡班的老师2011年冬因病不能继续任课,经人推荐由刘老师接替。开始,学校和学员对他不甚了解,觉得他没经过专业学习,能否胜任还有些不放心,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刘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作了自我介绍后,开朗、热情、谦和的态度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老年大学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一定尽最大努力教好。他亲自编写教材,用手抄写好让学校打印发给学员。每次上课前他把要教授的内容,在家自拉自唱多遍,从指法到每个发音做到准确无误。他家住本县好生街道办事处史家营村,离学校近二十公里,每次让儿子提前开车送他到校,上完课再让儿子接回家。不管是风雪寒天,还是酷暑炎夏,从未误一次,深深感动着学员们。每次下课铃响后,他总告诉大家,有事的可以走,无事的咱再多学一会。学员中由于年龄、基础、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别,水平参差不齐,刘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讲,一遍一遍示范。特别对基础差的学员更是手把手的教,见到这样的学员有点进步,大加表扬。他说,基础差的同学的进步,要比基础好的同学付出的劳动多的多,更值得表扬。他对拉琴的指法、音位、唱腔中的咬字吐字一丝不苟。对板眼要求更严格,常常拍着把掌一板一眼演练。他说京剧的板眼是基础,如果你连板眼都弄不准确,那能会有京剧韵味。
由于刘老师的精心教学,学员们提高很快,多数不但能掌握了京剧、京胡的基础知识,而且不少学员能较熟练的拉出、唱出不少曲谱和唱段。刘老师刚接手时,老声老旦班不到 十人,现已达二十余人,还有报名者但由于教室已满没法接收。三年多来没有一人无顾不学。刘老师为方便教学,今年自己专门购置辆电动轿车,学校为他提供专门充电电线和插座。
刘老师的付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学员与他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几天不见就想念。暑、寒假期间不少学员自动到刘老师家中看望。78岁的男学员刘林田,今年因视力不好无法坚持上学,经常用电话向刘老师请教。刘老师听说那个学员生病就主动去看望。去年春节正月初八20多名学员同去给老师拜年。学校为让刘老师中午休息好,还专门为他购置了床铺。学员们经常主动给刘老师购买中午饭。刘老师深受感动,他几次找到学校领导反映禁止学员这样做,学校和学员们讲过多次,但学员们说,老师为教好我们,都能牺牲休息时间,这点饭还不应该吗?仍然有不少学员主动给老师买饭。学校和学员们的关怀使刘老师更加积极努力,他说,我要给学员们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所以不顾年老仍孜孜不倦的自学,经常找票友琴友切嵯,积极参与社会上有关京剧活动,从不放过任何学习机会。他说,三年来的教学不但教会了同学们,而且促使我自己的技艺也有了大的提高。更受感动的是我又交了一批老年朋友,我们在京剧这块瑰宝阵地上享受着快乐和幸福,更加充实了我的晚年生活。由于他的教学深受欢迎,他还被淄博市周村区老年大学聘为京剧教师;还在县城一所小学开设了少儿京剧课。从周一到周五天天有课。有人问刘老师累不累,他笑着说老有所为才老有所乐。只要我的身体允许,我愿意忙个不休。
山东邹平县老年大学,张学文
邮编:25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