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伴一起潮起来(博客大赛11—12月主题)
在璀璨夺目的中华语言文字中,“潮”字有多种含义。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网络又赋予它以全新的概念。例如:把引领时尚、富有个性、思想超前的人称为潮人。把时下受青年人追捧,入时到极致的事物称为“潮爆”。咱们“家”网,紧跟时代脚步,确定本期博客大赛主题为寻找最“潮”老人。这是一个多么新潮的好题目啊!它催促我情不自禁地坐到电脑前,敲响键盘,把自己和老伴的那些有点潮的事儿写下来,与广大网友分享。 2007年8月,我手捧退休证,轻松愉快,平静坦然地离开奋斗拼搏了大半个人生的工作岗位。面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收获,心里感到无限满足和欣慰。接下来,在衣食无忧,时间充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各种干扰的日子里,如何过好退休生活?我和老伴很快便达成了共识。一致同意把“享受人生,让自己潮起来”作为共同目标,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去。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练太极拳,投入全民健身运动。当时,小区有一支二三十人,打陈氏太极拳的晨练队伍。我们的加入,受到了他们的真诚欢迎。一些学得早,技术比较熟练的人,主动当起了教练,手把手的教给我们每一个动作,每一节打法。在这个非正式组织里,以前见面称这个“长”,那个“主任”的少了,代之而称呼的多是“兄弟姐妹、老张、老王、老李”,大家很快便成了亲密无间的拳友。
为了学好太极拳,我和老伴专心致志,做足了功课。白天跟着教练一点一滴地学,晚上便在家里写笔记,看光碟,对着大镜子复习。有时走在大街上,也手舞足蹈的比划,甚至停下脚步,相互切磋。经常吸引一些过路人驻足观望。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整个套路74式的基本动作,在没有人带领时,也可以独立完整地打下来。紧接着,我们又学会了舞剑打扇、五禽戏、八段锦等多项运动。每天清晨,在飘荡着悦耳动听音乐的小区健身广场,我们同其他拳友一起,或轻柔舒缓地习练各种太极拳,或激情四射地舞剑打扇,尽情地享受着全民健身运动所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就这样过了不多日子,我和老伴竟成为活动点的骨干。除自己每天按时参加集体晨练外,我还积极参与组织管理工作,义务培训,免费提供音响等活动器材,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使许多原来不熟悉、不了解,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尝到了甜头,踊跃加入到活动队伍中来。先后有50多人跟我学习过太极拳、剑等技术。市里组织全民健身、亚沙会火炬传递等文体展演活动,我和老伴自备服装和器材,踊跃参加。2012年全市举办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我们参加的集体太极拳比赛,为单位赢得了三等奖。单位荣获全市老年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我本人也被评为先进个人。我把结合自己体会,编写的《学练太极拳三字经》,自费印发给拳友,该文获得“家”网“太极拳是我的良师益友”征文一等奖。
与此同时,我还坚持笔耕不辍,弘扬正能量。2015年4月,得知市举办“琵琶岛杯征文大赛”的消息后,我亲历现场,进行了周翔而细致的调查采访,在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字斟句酌,数易其稿,饱含深情地写出了3000余字的游记《美丽的海阳琵琶岛》。该文记述了琵琶岛的开发建设过程,描绘出琵琶岛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在400余篇征文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二名,荣获二等奖。
同年6月,在网上看到,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联等11家单位共同举办《中国梦•海阳情网络作品创意大赛》的消息后,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紧扣大赛主题,撰写了《我写博客赞家乡》一文,参加比赛。经过初评,复评,专家评委打分和网友微博投票等形式的评比筛选,获得3等奖。 上述获奖文章在《今日海阳》报以及网络上发表后,受到了普遍赞誉。
2011年9月注册为《老干部之家》网会员,使我找到了一个能够更好的老有所为,实现自我的网络平台。五年来,遨游于这个网络虚拟世界,先后在自己的博客空间和山东党建等论坛版块发表博文372篇,主题890篇,帖子4183篇。博文和帖子约50余万字,浏览60万人次以上。个人空间访问量达到16062人次,总积分74290分。2012年被任命为《家人园地》版主;连年获得“家”网明星、博客之星、无私奉献、“家”网之星等荣誉称号和博客大赛优秀奖等表扬和奖励;先后有多篇博文被《家》刊所采用;
这些奖励和荣誉,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余热生辉,老有所为的丰硕成果;是丰富退休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充分体现。每次收到奖励证书和奖品时,我总愿意对老伴说:“这里也有你的功劳,这是咱们二人的共同收获!”老伴心里高兴,嘴上却不屑一顾地答道:“可都写着你的名字呢!”
老伴上网玩游戏,打扑克多,不愿意写文章。但却是我的文章的第一位读者。有时候看了我的草稿,还经常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她很喜欢听我讲“家”网上趣闻轶事。哪位网友会照相,哪位在国外看小孩,还不忘上网,哪位90多岁还在网上写诗、绘画等等,都成了我们聊天的话题。网友李应洲过生日时拍的视频,我和老伴反复看了好几遍,非常赞赏他们一家人载歌载舞,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读了网友玛丽介绍她使用厨房计时器经验的博客,老伴立即让我网购了一个。从此,每次做饭,都定好时间,听到铃声后才关火。这样,只花了12元钱,却再也没有发生忘记关火,烧干锅的现象。老伴高兴地向邻居推荐,不少人也用上了。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上“家”网还真有好处啊!我回答说,那你们都是“编外网友”了!
我的手机大部分时间关机,但老伴却喜欢玩手机,看微信。孩子、亲戚、拳友、牌友组成了她数十人的朋友圈。每当饭后茶余,她总愿意捧着手机,读微信给我听。当听到一些养生保健知识,听到一些持家处世,子孝长尊等好的内容时,便一齐点赞。有时,二人的观点也会发生分歧。有的微信,我觉得低俗落后,没有文化内涵,甚至不属于正能量。我便大声嚷道:“这些都是文化垃圾,别让它污染了精神世界!”老伴不以为然地反驳:“就你说的对,还不念给你听呢!”边说边扔下手机,扬长而去。过不了多长时间,听到铃声,便又读了起来。
老伴是老年大学声乐班学员,她们的合唱团经常参加市里组织的文化艺术展演等活动。每次学习新歌,愿意回家唱给我听。遇到两人都会的经典老歌,我们便一起唱。有时学习新歌,她不会歌谱,回来问我会不会。我回答说:“我会唱的歌,谱能绺下来。不会唱的,谱也不会。”前不久,她们排练《我爱你,中国》,参加市老年艺术节演出,歌词不容易记,她原来也不会唱。我便同她一起反复练习,很快达到了老师提出的要求。有时,我还拿出多年不吹的短笛,给她伴奏。虽然,只是纯业余的低水平,老伴却很高兴,夸奖说:“你会的歌还真不少呢!”“不多,连会的带不会的,也就200多块吧!”我不露声色,一本正经地说。“连不会的,我会2000多首呢!”住了好几分钟,老伴才缓过神来。
我和老伴的新潮生活,影响感染着孩子、亲戚和朋友。而孩子、亲戚和朋友,尤其年轻人的新潮,又是我和老伴新潮的动力和渊源。正是全国人民这样丰富多彩,汹涌澎湃的大潮,荡涤着愚昧、落后和世俗,这是伟大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