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了三十二年的心灵团聚 ——我精神病人鼓与呼,为精神病家属鼓与呼

参加 2016-11 月赛 | 已有 947 次阅读| 2016-11-3 01:50

     迟到了三十二年的心灵团聚

      ——为精神病人鼓与呼,为精神病家属鼓与呼

七十多岁的高龄了,黎明老人这个当儿子当丈夫的角,夹在积怨深重的婆媳之间的难言苦痛,终于在三十二周年后,有了缓和的迹象。

中秋节前夕,他看望年近百岁的母亲。大半天的时间,母亲同往常一样,一步也没有离开他。母亲旺盛的精力,总会不停地叨叨积德行善的话题,还有家族往事。黎明总是洗耳恭听,还常会插话。而间或提及黎明的老伴时,母亲就像变了个人似得不可理喻,以至于常会出现不欢而散的局面。他老伴与母亲的关系,像横亘于母子关系之间一堵无形的墙,成了黎明老人久远的心病。这次却是破天荒地,母亲对儿媳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话分两头,先追述黎明心病的来路。

婆媳积怨从婆媳关系确立之日开始。根源在于双方成长的家庭背景迥异。

母亲的年轻时代,是在旧社会度过的。刚结婚那些年,婆婆待她比较刻薄,连大伯嫂子都欺负她,大家庭的脏话累活都让她干。她走娘家,向她母亲诉苦,母亲给她的回答是,老的无过天无过,干活没有累死的。待公婆要胜过待父母。听话的母亲,后来成了村里有名的好儿媳。

黎明的老伴虽是生在新社会,又是独生女,却因是女儿身,一直在父母的歧视中长大,十二三岁时,曾与有同样命运的玩伴一起出逃未遂。婚前就中下了精神病根。出嫁了,该改变命运了吧,却又摊上了口头禅是不能惯坏了小媳妇子的婆婆。

母亲铁了心的用她婆婆待她的那一套,约束儿媳:新婚媳妇,起床晚于婆婆遭冷脸;怀孕反应强烈,干活慢了遭白脸;是农村户口遭斜眼,……精神暴力对于有精神病根的老伴的折磨,远胜打骂。以至于老伴第一个孩子早产,体质虚弱,二十多岁就患上了心脏病。虽然婆媳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不过周年,深仇大恨却永远埋进了老伴心底。

与父母分居后,老伴就一直肝火郁结,长期服药。其后,三个儿女相继出生。母子四人农村户口,靠黎明一人的收入根本没法生活。穷则思变,坚强的老伴抱病干城里人不屑干的打扫卫生,建筑小工,卖冰糕等零杂活。后来,干个体经销。靠一辆自行车去十里、数十里外进货,还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多次累得晕倒。干教师工作的黎明,不得不顶着种种压力,抽业余时间帮忙,因此,不能如前每一两个星期就去探望父母。刚过花甲之年的父母,不满情绪日增。

八四年,黎明夫妇与邻居发生了一场经济纠纷,老伴路过父母家门时,顺便告诉了父亲,父亲借机发火:有钱出借也不给老的商量,也不孝敬父母,活该!干了买卖,我少了个儿。老伴当场气得精神几近崩溃,回到家就昏厥在床上。黎明紧张得有生来第一次,脚下如踩着棉花,跑着求医。虽然父亲随后找上门为失言向老伴道歉,老伴还是无可挽回地罹患焦虑症。当日半夜,浑身抽搐脸色通红,哆哆嗦嗦地对黎明说,我不行了,你别害怕。黎明用自行车带着老伴连夜惊动了一家门诊所,两家医院,进行抢救。此后三个月,黎明请假陪老伴治病,一度寄宿父母家,母亲生厌,说老伴装病,与大妹妹(她婚后一直与父母住在一起)一起,在邻人中说了老伴的坏话,更加深了老伴与母亲的仇恨。

父母亲一味地“高压政策”,导致老伴一听到来自他们的任何消息都会情绪焦躁,进而发展到看到黎明就看到了他的母亲,就会狂躁地要离婚,要永远不见,不见这家人就没了病。辱骂,左右开弓抽打黎明的脸。毫不避嫌地到处败坏黎明,儿女面前,甚至去她的“死敌(黎明母亲)那里,说黎明的坏话,搞得黎明里外不是人。几十年来,她说离开家就离开家,搞假身份证、离婚证、户口,到处买房建房(不上档次),打算将来独身。串通儿子儿媳在同一个小区租赁房屋,与上学的孙女同住,把赡养她母亲的任务交给黎明,……干出了种种不着调的事,黎明只能乖乖承受,——他心里明白,他不包容老伴,老伴必将会精神走向彻底崩溃。

黎明老伴精神病不发作时,能力胜过常人。因而,在她受到不可抗拒的强力打压时,显然格外感到委屈,委屈长期无处释放,自然会导致精神疾患,导致她在任何外力打压时失去辩驳能力,只有沉默应对。在儿女面前该有发言权了吧,不管是当面还是通话,面对他们的冲撞,连半句变白的话都没有。她的逻辑是,父母长辈对她向来不依不饶,让她吃尽了苦头,她不能再和儿女吵吵,——她把正常交流说成顶撞,打架。然而,委屈累加,总要发泄,发泄给谁?第一顺序监护人——老伴,——丑陋可以肆无忌惮对其展现的人。黎明便成了老伴的出气筒、垃圾箱、赖皮狗,——主人来气了,踹倒在地,打个滚,抖搂抖搂身上的土再追上去。最近一次,黎明见老伴在餐厅拾撒了一地的冬枣,就凑过去帮忙,他惊奇地问老伴怎么没上脾气,没想到,她的回答是:你要在,我就跺了,搓了。发病厉害了,要寻死觅活了,黎明想打电话求助同小区的孩子,孩子却冷若冰霜,毫不理会。他们认为有病的是爸爸,母亲向来是很正常的。媒体上有个说法,精神病人痛苦,精神病家属更痛苦。这句话,黎明体会极深。

而母亲从不考虑儿子的疾苦,反而声言在家族中搞臭不孝的黎明夫妇。在发动人找上门教训不见效果后,拉着黎明的妗子去黎明家大闹躺在病床上的老伴。她训斥一番后,怕见到将下班的她的畜类儿子,撂下一句话:不能白洗了褯子(尿布),必须常回家孝敬老的。就匆匆离开了。四十多年来,这是婆媳唯一一次正面冲突。

对于母亲的过为,黎明不但一直宽容,而且还秉笔写下了许多赞扬母亲美德的文字,发于网间报端。他的学养,使他深切同情与痛心母亲岳母这代老人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国民性,他做人的底线是:父母再大的过错,都不能成为儿女不孝的理由。这些年来,黎明在为老伴求医问药中,没忘关心母亲的健康。母亲逢人就说,是黎明给她治好了冠心病,是黎明年年几十斤蜂蜜,让她的饿痨得到了控制。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黎明,孝敬父母的钱财一直比大多数儿女都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黎明的孝心终于迎来了母亲对黎明夫妇态度的大转变。

这次中秋节前相见,母亲开言就夸奖黎明:“从小懂事,不惹老人生气,谦让弟妹,在外地读书时往家捎粮票,救济了家人,自己饿出重病,入伍前最后一顿饭,那碗水饺吃了两个就放下了,同时入伍的邻居向父母要钱买手表,你却多次往家寄钱(五年平均津贴不够八元),结婚后,工资全交,分居后,个个星期天看望老人不空手,孝亲胜过关爱产妇幼子,……”

母亲又把话题又转到儿媳:“她从小受重男轻女的父母歧视,做了好吃的,父亲把她推到一边,包包送给侄子。寒风中,母亲把舅舅给她买的新帽子抓下来戴到侄子头上。病中,母亲赶她出门打草,打少了,就大骂不能撑樑,不能当棒,白养了。可怜的孩子从小中下精神病根。你们结婚后,我待她不好,她患精神病,我们父母有责。她进了我们家门也出了力,受了苦了。

你几十年守着个精神病人,也够苦的了,你们姊妹们都理解你的苦。你大妹妹照顾得我很好,各家都很孝敬我,我一切都好,你不要牵挂我,好好照顾好你老伴,她好,我就放心了。

几十年了,我就没想到过关心你身边的病人,你走时给她带些好吃的。”

母亲最后这句话打动了黎明,他含泪对母亲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反省自己,非常伟大!再活十年八年不成问题。”

几十年了,母亲第一次安排女儿给儿媳带好吃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三十二年了,黎明的孝心终于打动了母亲,母亲终于理解了老伴疾病的苦痛,理解了儿子的艰难处境,说出了令儿子黎明欣慰的话。三十二年了,母子的心头一次贴得这么紧。

 

尾声。

黎明拿着母亲给的好吃的回到家,报告了母亲对老伴态度的巨变,老伴依然和黎明闹了整整一个月。她反反复复那句话,听到她的信我就上气。无休止地闹着离婚吧,分开过吧。气得腿彻夜地疼,第二天竟不能下地。黎明惊恐:是不是血栓作怪,想不到,折腾了几天又好了。

折腾过后,老伴对黎明说了这么句话:你什么事都宽容我,我记在心里了。古稀黎明盼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黎明。

 

 

博主

whf194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