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 2016-10 月赛 | |
有种小聚叫团圆(原创)
如今,有钱人、上层人家庭聚会大都会选择豪华排场的地方。我儿子则认为:我们不差钱,差的是常回家看看的认知与行动,在家小聚同样是团圆,这种团圆才有回家的感觉,这种小聚才会有亲人们在一起的快乐感受。
每逢春节、五一、十一、元旦这些大点的节日,我们这个小家庭的五个成员都要无条件地赶回曲阜,围着老娘小聚一番。每次小聚都是包水饺、吃水饺为主。吃,必然而简单,不用教都会。可是,要说包的话,对于儿子、孙子来说,也许比登天还难上加难。不过,凡是都得善于尝试嘛,不尝试怎么知道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呢?
原先,都是老伴早早的就把面和好了。这次是在儿媳的要求下,老伴当起了老师,让儿媳先将面粉倒入盆中,边一点点的掺水,边一把一把的搅抓。可是,没搅和几下,儿媳的手就被面粉黏住了,无法自拔。老伴就帮她往手上撒点干面、清理手上的面糊。不停地揉搓终于把面和完了,把千亿个小麦面的细小颗粒凝聚成了一个圆圆的光亮的面寄子。儿媳高兴地说:又学会了一手生活技巧。老母亲大概是怕她的经验失传吧,在一旁慢条斯理的说:光把面和成个,还不算真会和面,和完面“手光、面光、盆光”才是会和面。
小孙子看见大家都在忙活,也想凑热闹学压皮子,我怕他捣乱、怕他弄脏了衣服、怕他浪费面,就说:没有你的擀面杖,“你站一边先看看吧”。看着看着,他不知不觉地找了一根筷子就压了起来。你别说,孙子压的还挺圆的,只不过大人是一手拿面、一手滚动擀面杖,他是俩手都在滚动擀面杖,压几下,停下转动一下面,再压。虽说孙子压得不算怎么好,但他也为这次小聚做出了“大贡献”。
一次次小聚,一顿顿水饺,凝聚了一家四代人的团圆情感。人们希望圆满、希望人圆福满、夫妻团圆、亲人团圆、骨肉情深、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享天伦之乐、处处彰显团圆的凝聚力。一个圆圆的月饼,一囗香香的饺子,一个甜甜的元宵都在一场场浓浓的小聚中体现着深深的思念和一曲曲厚厚的生活情调。这种小聚,就叫做团圆,是寻常生活里的与时倶进,是张罗一顿饭的忙里忙外,是世世代代圆满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