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 2016-10 月赛 | |
取火种
1940年前后,胶东人们处于艰苦的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对解放区实行经济封锁,威海地区物资极其匮乏。人们连肥皂、火柴之类的生活用品都买不到了。没怎么吃饭啊?
千难万难,难不倒聪明的威海人。要说钻木取火那太远古了。在火柴没有到来之前,威海人就地取材创造了一套取火工具。摒弃之后,这当口有派上了用场。取火用具的名字都是火字打头。
火绒。火绒是使用一种火绒草制作的。春末,趁着这草还没有窜苔嫩小的时候,采集晒干了,然后使劲的揉搓,叶末落下去了,剩下的跟棉花一样白的细毛毛,这就是火绒了。
火刀(火镰)。当时市集上有卖的,纯钢,二指多宽,四指长,稍微弯弯点,类似镰刀,也有点像说书人的鸳鸯板。火刀像刀,小些,火镰像镰,大些。
火石(火镰子石)。是田野里随便拣来石头,核桃大小就行。但是质量一定要好,必须是含石英成分极高发白发亮的才行。现在人们看见这种石头还叫它火镰子石头。
有了这三样东西,就可以取火了。左手握住火石,中指和食指捏住火绒,右手拿着火刀,在火石上对准火绒削凿,便有火星生成,火星落到火绒上,轻轻一吹便有火生成,火种便有了。凿石生火可是个技术活,生手凿出火的概率很低。听80岁以上的老人说,打鬼子的时候,早晨,看到哪家的烟囱冒烟了,全村人蜂拥而至,跑去取火种。
这样就派生出火管子和火绳两样东西,好拿着去取火种啊!
火管子。多半是竹筒的(也有的是使用鬼子机关枪的弹壳代替的),大拇指粗,一头必有竹节,可形成封闭。黄表纸卷成和竹管一般粗细的纸卷,纸卷点着了火,便通到竹管里,火憋死了,留下了黑黑的纸灰,火把黑灰燎着了,拿回家去一吹便起了火苗。
火绳。火绳有两种:一种,秋天把地瓜蔓泡在水里,搓去外面的皮,地瓜蔓就变白了,搓成白色的绳子,晒干了可以当取火种的火绳。还有一种是使用白蒿搓成的,它有两个用途,可以去取火,也可以保留火种,抽烟的庄稼汉子,上山的时候要带一根长长的蒿草火绳,抽烟就不用凿石取火了。
这些简单的器具,体现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百折不挠艰苦耐劳的品德!
上世纪60初,我已经14、5岁了,春天我和爷爷一起到田间锄地。休息的时候,爷爷抽烟,我仰面朝天,看蓝天白云。爷爷抽烟的时候,直接把火绒放到烟斗里,拿起火刀对准火石就凿起来,爷爷几乎是百发百中,火刀削凿下去,烟斗里一会儿就飘逸起蓝的烟,旱烟的味道真好闻,香香的。现在,想想那时不缺火柴了呀,爷爷是为了省钱,还是为了显示自己打火的手艺?可惜,当年没有向爷爷问清楚。
现在,在商店里是买不到火柴的。可是人们不会为火种发愁了,抽烟有打火机,做饭有打火灶。过去梦寐以求的火柴,如今倒成了无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