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战士的亲情故事(四)

参加 2016-09 月赛 | 已有 911 次阅读| 2016-9-9 15:38



             一个老战士的亲情故事(四)
  
           (四)孤魂灵 终于有了落脚地

     过了一段时间,石景清觉得身体有些好转,一天早饭时他对弟弟说:“我想回去一趟,这几天我天天梦见你嫂子,她说房子漏了,要我给她修修房子。我要回去给她上坟了,给她修修坟墓。这次回去办理手续,回来就再不走了,落叶归根吧。这里是我的故乡,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弟兄,有我的女儿,有侄女侄子,还有好多乡亲,这里是我最留恋的地方。对啦,下次回来,你领我到鬼子炮楼那个地方看看。”“早就什么都没有了,看什么呢?”“看看那个地方,想想过去的事情。”全家都赞成他的决定,他便择日动身了。
    石景清在长春住了大约一个多月,给妻子上了坟,后来病情加重,他收拾了自己的全部家当,装在一个柳条箱子里,由单位派出两个人护送他回家。到了大连,病情十分严重,已经不能动弹了,到医院调理后住进了南关岭旅馆,护送人员连续发了三封电报给石照清。得知哥哥在大连病危,石照清连忙到村里开外出证明(当时没有证明买不到车船票),赶上书记不在家,别人办不了这件事。直到第二天才开出了证明,石秀华揪着父亲的胳膊说:“爹爹,我也要去!”石照清甩开她的手说:“别瞎缠缠啦……”“不,我要去看大爷嘛,我要去看大爷嘛……”(我们这里管大伯叫大爷)说着哭了起来。石照清用开不出证明和耽误上学两个理由劝她,并告诉她:连大伯的亲女儿也捞不着去,好容易才劝止了她。等石照清赶到大连时,哥哥已经去世多时,护送的人同当地政府协商,决定把石景清埋葬在南关岭附近的马栏山上,棺木正要下葬时,石照清赶到了,打开棺材,他哭得撕心裂肺……
    从大连回来那天晚上,石照清按照家乡风俗,为哥哥举行了招魂仪式,他在前面拖着扫笆,哭喊着:“哥哥,你回来吧……”石秀华根据伯父生前愿望,手棒伯父的牌位,跟在父亲后面,边哭边说:“伯父,我愿意做您的女儿,可是,我连一碗水都没倒给您,我对不起您……伯父,您回来吧!”兄弟姐妹们也都跟在后面泪流不止。第二天,石照清打开柳条箱清理遗物,有两床旧棉被,一套刀铲等简单的炊具,一个小脸盆等家用杂具,还有几件旧衣服,没有钱,护送人员说,他有一个小房子,两口子治病借钱,抵债了。最后问石科长有什么要说的,他只说了六个字:“想亲人,想战友……”便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石照清用这些遗物做替身,埋进了祖坟,并立了一个坟头。奉祭奠节日,晚辈都过来上坟。
    时光飞逝,石秀华上学、毕业、教学、退休,半个世纪过去了,石秀华越来越觉得亏欠了大伯,五岁那年在龙口的反悔给大伯造成了多大的精神刺激,现在她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大伯的结局令人心痛,伯母的尸骨留在长春,而大伯却长眠于大连,成为令人心痛的孤魂灵。大伯一生亲情的缺失是他一心为革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2010年,山东《老干部之家》上的一则通告振奋人心: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设有纪念墙,老战士的名字可以刻在纪念墙上,成为永久的纪念,石秀华立即联系申请,经过验证,2011年2月18日,大伯石景清的名字终于被刻在纪念墙上,位置是:华东军区第334排第六十一列。
    捧着捎来的证书,石秀华流下了眼泪。她想,人如果逝后真的有灵魂在,那该有多好啊。大伯生前一个愿望是想念战友,这样愿望不就实现了吗,大伯可以和战友们在一起,回忆起过去艰苦的战斗岁月,聊一聊流血牺牲的伤痛和胜利的喜悦,述说着自己和战友们用血与火编织的故事,并传输给下一代。一条大河有它的源头,难道亿万人民的平安幸福就没有源头吗?应该让下一代知道平安幸福之河的源头在哪里,并从中汲取精华和力量,确保这条大河生生不息浩浩荡荡地流淌下去,永不干涸!
    如今,石秀华经常看着大伯的证书,心里对大伯说:“大伯,我愿意做您的女儿,继承您的遗志,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下面是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颁发的证书

  
                                     (全文完)  

      






博主

李应洲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