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路

★已晋级  参加 2016-08 月赛 | 已有 764 次阅读| 2016-7-26 10:20

我 的 写 作 路

纪慎言

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在作文课上读过我的一篇作文《保险丝》;由此便播下了我致力写作的种子。

我1965年航校毕业后分到沈阳空军基地机务大队做军械员,当时正值全国学王杰。我们中队一个上海兵叫何荣发喜欢写诗,偶有稿子在《辽沈晚报》发表。他就忽悠我,叫我跟他起写诗,歌颂部队的学王杰活动。于是我就从此开始了业余文学创作。1966年转场到了旅大地界,终于在当时的《旅大日报》上发表了一首喊口号的小诗《解放军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派》。从此,我成了所在部队“大批判写作组”成员,基地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创作组成员兼演员。

1969年复员回来进铁路部门工作,铁路俱乐部主任发现了我的文艺创作才能,先调入俱乐部电影放映队任电影放映员,负责带我的师傅对我说,你好好学习,用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电影放映技师。但是我放不下文艺创作,我还是用主要精力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宣传队的编、导、演工作,为俱乐部赢得了满墙的奖状。1975年我创作的河北梆子小戏《岗位》代表天津铁路分局参加了天津市小戏汇演,获得创作、演出两项大奖。1982年,我被提升为俱乐部文体干事,负责组织职工的文化体育活动。

铁路上的工作很紧张,上下班时间要求很严格。这对我这个在部队上都紧张不起来的自由兵来说,很不适应。况且我的写作活动都是夜间,白天精神不足。于是我就动了调地方文化单位的脑子。

先是市报社。因为“铁路上的老纪”经常在报纸上发稿,名气很大,所以报社领导一口答应。我又跑铁路党委管组织的领导那里恳求,也获得批准。但是在办理调动手续时,市里管人事调动的负责人说不行。报社人员都是干部身份,而铁路算企业,企业的干部到地方来不算正式干部身份!

这一拖就是一年多,到了1984年夏天,我以工人的身份调到了市文化馆,正好与早来的几个以工代干的同志一起办理了转干手续。那年我38岁。开始是在创作室担任文学创作辅导员,成了形式上的专业写作者。1986年是我的幸运年,这一年里我的小小说《镜子》获得铁道部首届《汽笛》文学奖,我被批准加入了山东省作家协会,我被任命为文化馆副馆长,被选拔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88年成立文联,我成为唯一的副主席兼秘书长。1993年获得文学创作高级职称。1994年文联主席转正。1998年底,52岁的我被宣布内部退养,真正成为专职坐家。

从发表诗歌处女作到现在已经整整50年了,在这漫长又匆忙的50年里,别人著作等身,我起码是稿纸齐腰了。我说过,我不很灵透,但是很勤奋;常常是以勤补拙。1990年至今已经出版了《爱的回声》《面对秋风》《黑色诱惑》《乐在其中》《人老话多》《缤纷若英》《世事嗜嘘》等个人专辑;写了100多部电视专题片文字脚本;写了20多首企业歌词和说不清多少的晚会主持词等许多许多的文字。全国几十家报刊都上过我的文稿,《读者》《华文摘》《特别文摘》《特别关注》《杂文月刊(文摘版)》等都选载过我的文章。杂文《大家一起造纸吧》被选入《2012年全国最佳杂文》一书。

每天打开网易邮箱,首页上常有一句话:“有事做有所期待,日子就是幸福的”。要按上面说的,我的日子幸福是肯定无疑了。我每天都有写作的事做并同时期待写出来的稿子被报刊发表,难道这不是幸福的日子吗?

博主

纪慎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