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晋级 参加 2016-07 月赛 | |
我当了“孩子王”
当年社会上流传着“家有半升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我却单单选择了当“孩子王”这种职业。
我家人口多,父亲早年去世,全靠母亲拉扯抚养我们,很不容易。家贫如洗,母亲曾带领我和姐姐四处流浪讨饭。家境尽管如此,因我们兄弟五个,我是最小的一个,当我到了十岁的时候,母亲靠勤俭持家过日子,含辛茹苦,节衣缩食,硬 供我上小学。幸亏那时上学不像现在交那么高的学费,只要学生家长轮着管老师的饭就可以了。母亲供我上了初小四年,又上了高小二年,接着又考上中学上了三年。上完三年初中,又要升学了。我想,母亲为了供我上学,已经筋疲力尽了,我不能再上高中让她增加更大的负担。我要找个捷径早日参加工作,搞个“铁饭碗”,为母亲排忧解难,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于是我于1956年初中毕业后,没再升高中,直接报考了当时一年制的后速师——山东莒南师范,结果如愿以偿,圆了我要当一位小学教师的美梦。
“速师”是时代的产物,国家当时办教育急需师资,尤其是要开展基础教育,国家需要大批小学教师。学生入学后,学校首先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因从旧社会遗传下来的旧观念,认为当小学教师,是三教九流中最没有地位的,是低人一等的“臭老九”。但建国后,新社会,新观念,已逐渐占据了新的思想领域,教师被称为人民的灵魂工程师,是最高尚的,尤其是小学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是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最基础、最关键的教育者。开学不久,我写的一篇《我美丽的理想——当一位人民灵魂的工程师》,学校以醒目的标题,登在学校黑板报的头版头条,师生看后,都深受教育。
我努力学习教育学、语教法、算教法等全部课程,毕业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我实习的一堂语文课,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被评为5分(当时实 行5分制,5分为满分)。
毕业后,沂水县教育局的一位张副局长于1957年7月从学校里将我们十几位师范毕业生接回县,进行了分配。我被分派到了沂水县最北的边远山区——浯河区(圈里),但我非常高兴。我一个穷小子,竟然有幸当上了人民教师,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
事实证明,我所选择的这种职业,是令人羡慕的!当时当“孩子王”的确地位不高,被部分人瞧不起,尤其是困难时期,“十年寒窗苦,二十九元五,上不养父母,下不养妻子”,连在村里放牛羊的都不如。在物资紧缺的年代,一次我去门市部排队买虾皮,也挨到我了,售货员却说“没有了。”我垂头丧气地走了,他用鄙视的腔调说:“哼,小学教师还想吃虾皮?”时代在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日趋好转,“一级工二级工,不如社员一沟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国家特别重视教育事业,关心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我虽然退休已19年,现在每月还发退休金4000多元,比当售货员的工资多得多。今天,我可以扬眉吐气地说:“哼!小学教师不光要吃最好的虾皮,还要吃更高级的海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