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晋级 参加 2016-06 月赛 | |
【追忆童年情趣】微小说(
口王长海
黑虎泉河边拾趣
小时候跟随母亲去河边洗衣,我的任务是端洗衣盆、拿搓板及梆槌。待家长洗衣之时开始在河边逮小草虾摸小螃蟹,在浅浅的水边双手慢慢靠近小虾,猛的捧起水来,不幸的小虾会落入我手,然后用妈妈的肥皂盒盛上水养着;逮小螃蟹可是“技术”活,必须先找岸边的窝,然后伸手一点点的向里挖,最后待它向外跑时抓住,抓住可不容易,我就有好几次被夹破手指哩。
随着年令长大,在河边还真学到不少“见识”。在夏季雨后的河面上多见飞来飞去的昆虫,有蜻蜓和“剪子鼓”等。
“剪子鼓”是土名,学名还真不知道,黑染色象蜻蜓但身单力薄,飞起来又象蝴蝶;蜻蜓有多种,一种是红色的和斑马条纹的小蜻蜓、另一种是叫“大耳”的青色大蜻蜓。
逮“大耳”蜻蜓也是技术活,我们往往是光着膀子赤着脚,头戴用柳条编成的“遮阳帽”,先用破扫帚扑只红蜻蜓,把它绑在一根柳条梢上,也有用小棍细线的,然后站在河水边上,边喊着“大耳呀,你快来噢!”边挥舞着柳枝,好象那支红蜻蜓仍在飞舞着,吸引着雄性青蜻蜓前来交配,只见“大耳”飞过来围着红蜻蜓在转,一般因品种不同它不会落下,也有饥饿的“大耳”也会一下子落在“诱饵”上猛咬,你可趁机将它捉住。有了这支真青蜻蜓当“诱饵”,骗其它同类“上勾”可就容易多了。
只见玩伴们不到半天功夫,右手挥舞着柳枝,左手每个手指间都夹着好几支哩!同伴们羡慕之极,获得者好像“英雄”般地姿态,站在河边浅水中,那洋洋得意的样子很可赞。
虽说是拿回家放到蚊帐里可逮蚊子,但大部分回家不长时间就都“壮烈”了,看蜻蜓那样子挺可爱,园园的头部有多棱玻璃般地大眼睛,结实的肚子、挺拔的翅膀,就像架微型直升飞机,扔了怪可惜的,干脆用大头针插在墙上做了“标本”,很久也不会腐烂挺好看。
诓小鱼玩也挺有趣,有的用玻璃缸或大口瓶子,有的干脆用块蚊帐布,用绳子栓好四角,里面撒上些馍馍之类的碎末,潜入稍微深一点的河中“请君入瓮”,绳子上端拴上一段木棍当浮漂,你可以先去玩别的,待约十几分钟后,再用竹竿将浮漂挑起,只见玻璃缸内出现数条活泼可爱的小鱼,连续几次就可以将十几条小鱼拿回家养起来玩。
到十三、四岁时,就开始去河里钓鱼了。当时南门河向东至三皇庙这一段,分清浊两段,自“马尾泉”(俗称马头、马尾两泉)以西的水质混浊,以东开始清澈见底。
经验告诉我们:在混水中垂钓只上一些小“油混儿”、“沙里扒”(清道夫)、“黄瓜纽”(泥鳅)等之类的杂鱼。
工具很重要,鱼杆是花很少的钱,在省府东街店铺买的廉价苇子杆,鱼钩是从外公手里要来的,并教会我怎样绑鱼钩底线,鱼线开始用放风筝的丝线,鱼漂子更好办,从大蒜杆的下部剪一段就行了,鱼饵一分不花,挖点红蚯蚓就行,盛鱼傢什开始用小筒,后来用蚊帐布缝一个长兜可将鱼放进去泡在水中。
说起护城河垂钓还有一景,那就是去看河中心钓鱼者。在沿新东门桥向北,河水逐渐加深变宽,在汪家后门一代,只见一两个椭圆形在木盆漂在河中,盆内坐一老翁据说沈姓,白白地胡须,头戴斗篱,身披蓑衣,双手持两块木板在水中慢慢划行,至河中心水平稳处仃住,用两根长竹杆死死插入河底,固定住木盆不动,然后取一根短鱼杆挂一块大鱼饵沉入水中,静静等待大鱼上钩。
因为我外婆家就住东青龙街,星期天去玩时先到后河涯是必须的,每次只是远远见到鱼翁悠然自得的样子,因仃留时间短从没见过钓到鱼的情形,但听外公说有时能钓七、八斤重的大鲤鱼,由于鱼大劲猛拉着木盆漂好远,待鱼儿没了劲翻了白肚才弄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