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集合令(原创散文)
★已晋级 参加 2016-05 月赛
|
已有 878 次阅读|
2016-5-19 19:37
大小孩(儿),都出来玩(儿),牛肉包子,羊肉丸(儿),你不给俺吃,俺不给你玩(儿),俺到北京去划船(儿)。这熟悉而诱人的歌谣,仿佛就在昨天。
每当月色降临,满天的星斗眨着眼睛,注视着那条长长的街,那窄窄的胡同里,那深深的庭院,和那破旧的茅草房。注视着,是谁家的孩子,第一个跑出家门,冲着那满天的星星,伸着脖子,亮开嗓门,扯着长腔,使出吃奶得劲,唱起每天同样音符,同样歌词的歌谣。“大小孩儿,都出来玩儿、、、、、、”这歌声很快就传遍那条长长的街。这是孩子们的集合令,随着第一声集合令的开始,这歌谣声,也就从独唱变成二重唱,三人唱,最后形成大合唱。
无论孩子们在干什么,只要听到“集合令”都会使出各种办法,摆脱大人们的视线,溜出来投入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然后根据人数的多少,摆开架势,去享受现在孩子们,根本体会不到的乐趣。“捉迷藏、跳房子、站碉堡、砸毛驴、老鹰捉小鸡”等等。闹得热火朝天,玩儿的花样不断。
站碉堡,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三人一伙,五人一组的,两军对垒,一方攻一方守,还真有点像战士上火线,集体主义感还很强,为了救自己队里的伙伴,每个人,都会冒着自己被俘的危险,去解救。有时玩的高兴,也得意忘形,闹得大人们心烦,不免有谁会挨巴掌。
有一次,玩一个“传令官”的游戏。几个孩子,用石头、剪子、布来争当司令员,他可以发号施令。让你干什么,你就要干什么,不准违抗。那天,“司令员”发出了一个“每个人都要跑到小梅的奶奶家,摸一摸,小梅奶奶坐的椅子,看谁回来复命快”的号令,这下好啦,几个孩子,争先恐后,谁也不示弱,跑的只喘气,一窝蜂的拥进小梅奶奶家,你推我拉的,去摸奶奶坐的椅子。掉头往回跑,可把奶奶吓懜啦,等她老人家明白过来,孩子们早已无踪影了。惹的小梅回家,挨了奶奶一顿臭骂。
孩子们,玩的过瘾,玩起来时间也过的真快,不知不觉中,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天上的星星啊又眨眼睛了,仿佛是在催促和提醒,这些兴趣未了的孩子们,该回家了,大家只好不情愿的散伙,不知这次,是哪位溜出家门的孩子,回家受惩罚,但无论谁受了怎样的惩罚,第二天晚上,仍然竖着耳朵,等着那“大小孩都出来玩儿”的集合令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