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母亲节—我家的故事

参加 2016-05 月赛 | 已有 557 次阅读| 2016-5-9 13:37

            献给母亲节— 我家的故事
我是1962年结婚,63年大女儿出生,66年69年我的二女儿,三女儿相继报到。
那个年代,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母亲给我看孩子,我和老伴二人每月七十元工资,养活祖孙六口之家 生活虽然拮据,但婆媳关系融洽, 家庭和睦温馨。我的三个女儿都是她老人家看大的。 所以,对奶奶的感情最深。
大女儿胡明,过三岁生日,我买了二斤梨,那时过生日没有蛋糕,没吃过,也没见过。
吃完晚饭,祖孙三代,用梨边逗着小宝贝玩,边讲孔触四岁让梨的故事,教她先把梨送给奶奶吃,再送给爸爸妈妈吃。奶奶高兴地说:孔融四岁能让梨,胡明三岁就会让梨了。
问:明明你长大参加工作挣钱先给谁?
明明答:先给奶奶。
一句天真朴素的话,激动得奶奶热泪盈眶。
我老伴接着说:“娘,你记着,等明明参加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给你”。
不料想,这句笑话竟成了念念不忘的诺言。每逢家人团聚,这个故事成为天伦之乐的重要话题。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八十年代大女儿胡明参加工作了。为兑现妈妈诺言,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给了奶奶。
大女儿由于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孝敬奶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二女儿和三女儿  也效仿大姐姐,第一个月的工资也先给奶奶。
我母亲看大三个孙女,并且得到了回报,很知足,欣慰,享年九十岁,安然而去。

我的三个女儿,孝敬父母公婆,邻里亲朋,有口皆碑。她们孝敬老人的行动,也在 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 ,影响着下一代。
我的三个外孙也是奶奶姥姥看大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先给奶奶的故事铭记在外孙幼小的心灵,似乎成了孝敬老人美丽的传说。

人事有更迭,往来成古今。女儿的儿子又长大成人了。
大外孙是消防兵,第一个月的工资亲手交给了奶奶和姥姥。
二外孙部队提干,连同补发的工资五千多元直接汇入姥姥的账户。
三外孙在西安音乐学院上学,勤工俭学挣了五百元不舍得花,全部交给姥姥,献孝心。我理解小外孙的意思,他毕业就业尚须等待,唯恐这等待成了遗憾。
我的外孙虽是独生子女,隔代亲人之常情,但不溺愛,在姥姥家涮锅洗碗,拖地扔垃圾,问寒问暖,只要姥姥高兴就行。
我的三个外孙英俊潇洒,既有新时代的气质,也有尊老爱幼感恩的优良老传统,作为长辈知足就是幸福。

当今社会,有人说生男好,也有人说生女好。我说,孝顺是检验儿女好坏的唯一标准。做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博主

胡树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