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月博客大赛) 翘 板

参加 2016-04 月赛 | 已有 665 次阅读| 2016-4-9 20:19

3--4月博客大赛)     

     

      人的一生有无数次的机遇,当把这些机遇巧妙地连接起来,那将是一生的辉煌。但是每次机遇的翘板至关重要,我跳出龙门的翘板竟是一位聋奶奶。每到清明节,我会不由自主地怀念这位有恩于我的故人。

儿时的回忆

      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聋奶奶给我的印象是刻薄无情的!那年我才11岁,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虽然我饿得皮包骨头,但是在学校里我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很在乎老师对我的评语。那年放秋假,正是花生成熟的季节; 记得我和几个小朋友到地里挖野菜,一不小心一墫花生拔出来,也就有78个花生,几个小姑娘可高兴了,原来花生这么好拔,再拔一墫吧,结果我们每人都弄了两布袋,(衣裳上的布袋),不知谁喊了一声:“聋奶奶来了!”我们飞也似的跑,边跑边喊:“把花生扔掉!”我们边跑边扔,只听见聋奶奶在后面大声喊:“站住,您这些小毛贼,看我不对你们老师说。”一听道“告老师!”我们这些脸皮薄的姑娘们,拼命地跑。不管怎么说,也不能让她去学校告状,那样,我们可怎么面对老师和同学们?她的小脚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我们这些“飞毛腿”,早让我们远远地抛在后面。

      当我们气喘吁吁地停下来的时候,很后悔把花生全扔掉了,所幸聋奶奶没有看清我们的脸,一场风波过去了。大人们的遭遇可就不同了,有80%的社员让她翻出过赃物,一把豆子,一个玉米,一颗高粱穗,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人们背地里发狠,她无儿无女,死了也没人抬。

       人们一提起聋奶奶,都有一肚子的怨气。

 

“文革”的风波

      66年起,一场巨大的政治狂风也刮到了农村。聋奶奶没念过一天书,尽管她对党无比忠心,但无限上纲上线的“极左思潮”着实让她有些招架不住。

          有一天,村里开“忆苦思甜”大会,让贫下中农发言,事前也没有什么布置,因为聋奶奶是支部委员,先让她发言,她说:“我最恨的是我的后娘。”“不要说自家的事,那是人民内部矛盾,要有阶级性!”一个村干部强调说。聋奶奶改变了口吻说:“老辈子的事我讲了多少遍了,今天就说说三年自然灾害吧!”村支书说:“聋奶奶别说了,让别人先说吧!”聋奶奶不知道哪里又讲错了,闷闷不乐地就下台了。

      我心里想:我高中毕业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正是我接近贫下中农的好机会。于是,我第一次去了她的家,她跟我发牢骚:“为什么把我轰下台?我说错了什么?”我耐心跟她说:“奶奶,这真是原则问题,60年,那是共产党领导的,你怎么能忆共产党的苦呢?再有,你后娘对你再不好,那也是人民内部矛盾,你应该控诉地主阶级!”“也是啊,没文化就是不行啊!”因为没有上级领导在场,这场风波就轻易地过去了。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就有些麻烦了:那天乡里领导来我村检查《人民日报社论》学习的情况,乡长跟聋奶奶很熟,因为她是老模范了,就走到聋奶奶的跟前问:“老奶奶,你说,资产阶级好,还是无产阶级好?”“还是资产阶级好啊,无产阶级什么也没有,有什么可好的?”乡干部指着村支书的鼻子大吼道:“你这个村支书怎么当的?你们想反吗?就凭这一句话,我就能让她坐牢,村支书也脱不了干系!”“我想问一问,你们有谁知道人民日报社论的核心?” 村支书脑子反应很快:“那就让我们村的团支书说吧。”我作为团支书赶紧救驾:“社论的核心是:为革命而劳动和为工分而劳动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水岭。”我熟练的回答,解了村支书和聋奶奶的围;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结,乡里的领导放出话来,“限期进行整顿,重点对象就是李殿华(聋奶奶的名字),这可是政治问题!”

 

聋奶奶,我跳出龙门的翘板

            我作为团支部书记,向党支部建议:“这样下去可不行,会出大问题的。不行,我给她补习文化吧,从老三篇学起。”村支书高兴地说:“那太好了,省的尽添乱!”从此,我就搬到聋奶奶家住。她跟我说:“当年,40天群运,我不知道说错了什么话,把我逮起来了;现在我又不知道那句话错了,今天亏了你告诉我,要不,死了还不知道咋死的呢?”“都是没文化惹得祸,我教你认字吧。”“解放初期,我也学过字,脑子笨,一个也记不住,干脆就不学了!”“我教你毛主席语录。”“行,现在就学。”这样,我们每天学到深夜,我耐心地讲老三篇中的人物故事,并帮助她背诵毛主席语录,从此,再也没有闹出笑话。

            我搬到她家里住,见证了她生活的真实情况,那一年的春节,我拿上馒头和肉到她家里过年,聋奶奶在整个正月里,就吃了2斤肉,后来白菜也吃完了,就光吃点肉汤,说是肉汤,其实就是盐水。但她一点都不觉得苦,她说:“能填饱肚子就行。”她从不讲享受,只讲奉献。70多岁,身体硬朗,还当妇女队长,村里的人她都得罪遍了,几乎没有一个知心的人。

     我仅仅跟她住了三个月,在与她接触的日子里,我发现聋奶奶真的毫无私心杂念,一心想着生产队里的事,就是办事古板,为此多罪过不少人。凭着我文学基础,我写出了比较独特的典型材料,从她的身世写到她入党;从土地改革写到妇女队长;一字不识写到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材料上报后,公社党委进行认真地研究,决定在全公社内推广。我成了她的代言人。公社领导对我刮目相看,并吸收我为公社团委常委。

      我踩着聋奶奶的肩膀爬上来了。她,成了我跳出龙门的翘板。她让我捞取了一大笔政治资本,到各个村子进行讲用时,一讲到吃住在老贫农家,就响起一片掌声。从此,我成了我们公社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典型,成了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一年后,我成了一名中学教师。

            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每当我历数我人生中重要的恩人时,总是把聋奶奶列入其中。缅怀故人,我与聋奶奶相处的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一个并非完美无缺但又无私无畏的形象活生生地出现我的面前,在我的政治生涯中,这块翘板曾让我腾空飞跃!聋奶奶,我终生感谢您!

 

 

 

 

 注:聋奶奶是我们村最早的党员,80年代初去世,享年78岁!

 

 

 

 

 

博主

禾旭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