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济南籍贯董本植教授
相关日志
-
-
分享
董教授著 怡然时光
-
热度 16 srb1941 2025-1-22 19:31
-
董教授著 怡然时光 文|孙如彬 董本植教授原为我们炮兵 704 技术分队的领导。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转业到南京东南大学任教。他是一名有 32 年的老兵,亲眼见证了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他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全国第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武装部长;他是高校学生军训的最早参与者、是许多“ 90 后”“ 00 后”大学生眼中的“可爱小老头”;他退而不休, 90 岁依然站在国防教育的讲台上,从 1986 年至今,累计开办各类国防教育讲座 2000 多场, 2022 年获评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突出贡献奖;他诙谐幽默、激情澎湃的讲课风格和深邃的军人气质国防情怀赢得了各年龄段“粉丝”的爱戴。他亲手搭建的学生军训和国防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参与开创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精心打造军事课程,国防教育人才骨干,至今仍在国防教育领域发挥着作用。董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董本植教授,原南京东南大学教育专家。曾任东南大学武装部部长、军事教研室主任,现已退休,于 2018 年和老伴一起选择了南京钟山颐养园老年公寓开始养老生活,颐养天年。我和董教授认识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新疆戈壁滩执行核试验任务,炮兵(核效应)四大队对外叫“ 704 ”,后来叫炮兵教导队,因为她要担负场区对参观师团首长的防原培训和部队在遭受核袭击条件下(战术想定)分队(作战)行动演练培训,编撰防核教材、防核挂图,以及下到各军区部队进行防核培训。 704 是保密单位,毛主席说:“保守机密慎之又慎。”所以,我们对外都不讲我们在做什么。如果有人问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回答:“国防施工。”也就不可能再有人打听了。从六十年代初期,我们都是从各单位调到 704 出差的。当时董教授是炮兵学院的工程教员,后来他是我们技术队的领导。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教导队要规建炮研所,董教授才转业到南京工作,而且一干就干的很出色。 董本植教授爱党敬业,把一生精力献给国防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于养老又和老伴一起优选了南京钟山颐养园老年公寓颐养天年,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非常的敬佩董教授。在我们一起多次参加我国核试验领导和战友当中,还有很多是我非常敬佩的老师。如:刘正邦、白相会、李扬振、姚德胜、蔡百城、陈遗爱、唐时庆、张新甫、高文金等,仅想到 704 老技术队的几位,有不少领导和战友都已经报到去了,有些英年早逝,为了国防,为了打破敌对势力的核垄断,也是血染的风采啊!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世界还是那个世界,我国已不再是那个受欺负的国度了。 习主席说: “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握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大势,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后盾。 ”现我国的军事力量不容小觑,从珠海航展和我国发射洲际导弹可知。 教导 队的 战友们,让我们以董教授为榜样,处处以身作则,做到退休不褪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发光发热,力所能及的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即便是到了颐养天年的怡然时光也要活出自我,活出精彩,革命人生一部书,学习董教授,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纸笔千年会说话,赓续红色基因,我愿和大家相期以茶! --1500 2025 年 1 月 22 日 星期三
-
211 次阅读|29 个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