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中国梦
2013-08-08 20:42:26|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数: 697|单位: 烟台牟平区莒格庄镇党政办
学习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使我感受匪浅,对党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激情。看了山东《老干部之家》关于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贯彻十八大,畅谈新变化”主题活动的通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浮想联翩,回首往事心情太茫。看到现在心情舒畅,展望未来心情更爽。
难忘的年代
我出生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中期。自打记事起,由于国家处于困难时期,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加上三年的自然灾害的困扰,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们家的人口多,哥哥们都上学,我和弟弟还小,家里的日子就指着父亲一天挣十个工分养活全家,家境比一般的人家还差。冬季一身旧棉袄糊弄一冬春,临近过年了母亲到集上扯块白布染成蓝色,缝件衣服套在棉袄外面就算过年了。过了正月初三就开始走亲戚,拐个黄篓子里面盛着在家不舍得吃的夹心饽饽,外面是白面做的,中间是粗糙的二麸面或者是和着的地瓜干面蒸的夹心饽饽,篓上再放上一斤桃酥。一个正月下来,饽饽转来转去没少多少,就是苦了桃酥,这家带到哪家,那家又送到另一家,折腾来捣鼓去,自己家的桃酥又变着细面转了回来。桃酥尽管被搓揉了也不舍得吃。谁家割个三斤二斤肉消息能传遍全村,谁家的爸爸在外是个工作人那简直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我家的日子相对紧巴些,我们基本上成年累月吃不上一点肉,过了腊月二十三,生产队里开始杀年猪,按人口每家供应三五斤肉谁家舍得吃,只有大年三十中午熬大白菜加豆腐的团圆饭时才能吃上一点点肉,这就是改善生活了。平常有个一点半点的肉啊好吃的都留着来客吃,即使改善生活吃饺子,也大部分是黑面加萝卜丝的。那时生产的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都交“爱国粮”了,分花生时每个人口只有二十斤花生果,一家一户打个十斤二十斤花生油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这也就是全年的生活用油。
我清楚地记得,一九六几年我们家盖房子以后的生活就更苦了,白面粉加玉米面蒸的饽饽都留给来帮工的大人们吃了,小孩子只能吃玉米面蒸的糕也算好饭了。房子改好后家里的日子也更苦了,我十几岁时家里已盖了八间瓦房,为了让全家人能吃上饱饭,每逢三八、一六赶上星期天时,就得跟着父亲到三十里外的观水和乳山的崖子去赶集卖地瓜干回来吃。一般情况不过节不来亲戚基本是一年到头吃地瓜干。一九七一年后我上联中读书(即现在的初中),条件好的同学大部分都是拿的白面饽饽耀武扬威地在教室吃,我天天拿的是玉米饼子中间夹得咸菜也不示弱,因为当时家里已是最好的条件,在家里连玉米饼子也管饱,必须顿顿要必有不可少的地瓜干陪伴。所以,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生活水平是多么的低了。当时就是一种法,吃的穿的操点好点无所谓,只要能吃饱饭就行。每当看到有人参加工作或是当兵回来探亲,真是羡慕死人了。我当时的梦想只有一个,一定要念好书,将来咱也出人头地。
可是好景不长,刚刚念了一二年书后,“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十岁左右的时候,看到满街贴大字报横扫牛鬼蛇神,是不是就把当时已六七十岁的地主婆揪出来批斗,有时甚至把老干部当做“走资派”同地主婆一起揪斗,一大批好书被抬到街上集中点火化为灰烬,一大批宝贵文物惨遭破坏。人们懵了,这是怎么了,人们放弃了生产队的劳动整天价游行串联,在那火红的年代里闹出了多少令人捧腹大笑的愚昧故事,现在想想幼稚可笑。
“火红”的年代
在如火如荼的七十年代里的一段时间里,老师敢抓教学质量了,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字写得也当老师得意,就被推荐当上了副班长,老师和同学们也都信任我,当时我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那时候常常搞勤工捡学或者叫开门办学,一边读书一边为学校创收,我的理想也很伟大,就是怀有颗让大家都吃饱肚子的心,不信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不了家乡穷的面貌。
一九七六年,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公社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简称基建队,上有总支,下有四个连队,每连有100多号人,连长、指导员、炊事班等样样俱全。那时高中毕业的我报名参加基建队。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天天推小推车,一年以后,我们“背井离乡”到了六七十里外的烟台地区小钢联的祥山铁矿推铁毛石,也就是为铁矿工人拔去没用的土石,每天实行包工干活,大约四华里的路程,每车推720斤的重量,每天要推40车才能挣10个工分,也就农村常说的每天一个大“老k”每天每人能挣8元钱,集体去搞副业挣得钱回来补充家里的其他连队的伙食,由于劳动体力重,而我们每天只有5毛钱的伙食费,油盐酱醋都得从里边支出,生活劳动条件相当艰苦,时间不长大伙自动不干了,要提高连队伙食,基建队总支没权利批,事情反映到公社后,一天两名公社领导暗访到工地后,察看了大家的劳动和食堂的伙食后,当即决定每天增加一元钱的伙食标准,当时就别提有高高兴了。从那以后天天多少能吃上两顿见肉的菜汤了,每月还有四天班,这点“特殊”家里其他连队的弟兄们羡慕死了。
一九七六年底,我又回到本村干了两年庄稼地的活。这期间只要稍微有点空隙,我就随手写点东西,稿件一封封发出去都如石沉大海。一九七八年的春天我写了一篇婆媳俩参加生产队劳动的稿件,题目叫《婆媳赛贡献》被牟平广播站采用后,一下子使大家知道了我,更激发了我写稿的积极性,下雨天不能出工劳动,别人都在家睡觉或打扑克,而我则在家专心致志的写稿。有不少人笑话我像个傻子。而我呢,从不当回事,中午头别人都休息了,我在换写村里的黑板报,我都把写作当做一种乐事。
一九七八年九月中旬的一天早晨,我刚从地里劳动回来,村支部书记告诉我,吃早完饭到公社报道组帮忙三个月,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当时把我炸懵了,老长时间没回过神。支书说三秋生产期间公社要抽掉一部分能写文章的人办广播,他希望我到公社后要好好干,别给大队丢脸,我谢了支书便急匆匆地回家吃了点早饭,骑上“大金鹿”就去公社报到了。在公社机关里我是最年轻的人,说是写稿件,那是晚上的工作,白天的主要精力是勤杂工,谁都可以安排你去跑跑腿、刻钢板印发通知是轻快活,每天到晚上十几点睡觉是常事,有的同志不舍得我这样跑腿,可我认为工作再苦再累,也比生产队的劳动强度轻啊,所以无怨无悔。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三个月,已经到了“归队”的时间了,我还是成天价跑跑颠颠地不闲着,就等着听通知回家就是了。一天下午四点多钟,党委秘书让我到他办公室一趟。宋秘书问我工作的怎么样我都如实回答。他告诉我党委常委会已经决定我就是报道组的人了,放心大胆地好好干吧。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还能留在公社继续干。白天打水扫地干勤杂,晚上在党委办公室值班,采访的信息只能在值班的时间写,那时写稿叫“搂草打兔子当捎”。
一九八五年春公社成立法律服务站缺人手时,我被调到法律服务站担任记录员,这期间公社的印发通知、勤杂活仍然是我的主业,八五年秋季公社安排我到烟台司法局在原黄县(今龙口)下丁家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基层法律服务站人员培训班,通过笼统的学习,对常用的法律知识略微有了点了解。第二年秋天,原山东机械工业厅在烟台大学举办为期七个月的法律培训班,我又荣幸的被公社党委推荐前去参加培训,年底的一个周六傍晚,我刚骑着自行车回到家,家属让我到公社一趟,正巧党委书记在场,他通知我上级招聘干部的工作开始了,让我在抓紧时间复习一下功课,准备报考招聘干部。十月初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招聘干部的考场,语文、政治等科目难不倒我,自己估算一下大约在75——85分左右,可数学却难住了我,两张考卷就一个题会做只得了二分,考试一结束知道没戏了,也没当回事。十月底的一个周六接到公社通知,让我在星期天上午到公社接受谈话,当时县委组织部、人事局负责招聘的同志告诉我,我被党委保送破格录取,我当时的心情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默默的在心中表示要好好干,绝不辜负领导的心意。转招聘干部后我的职务是司法助理员,负责民事纠纷的调解处置工作。
改革的年代
一九七八年我进机关不久,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邓小平等一大批老同志相继恢复工作,我们的国家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我对这场改革的印象历历在目,至今印象深刻。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正在静悄悄地进行大包干的试验,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也娶亲抱子、分家立业,日子才一天天开始好转,生活有条件得到改善,俺村当时在公社是好村,每个劳动日最低在1.9元,俺队在1.95元,而且是现款开支,而同在机关其他村的同志每天两毛钱的劳动日也开不上支,只能挂往来账。我每年是365个工日介绍到村,受到很多邻居的羡慕。
一九七六年因一起强制违章多占地建房案件被拆除后,当事人将乡政府六辆车的玻璃、轮胎全毁坏,检察院立案后,要镇政府写份综合材料,因我参与了该村违章建房的处置工作,所以很快我就写好了综合材料,这份材料得到了乡党委的高度重视,在司法助理员岗位工作时间不长又被转为党委秘书。在党委秘书的岗位上我一干就是五个年头,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底被提拔调到观水镇任党委委员兼信访助理员,两年后又转为党委宣传委员。二○○一年二月调任莒格庄镇党委宣传委员,二○○六年底内退。二○○九年秋,在开展的学习实践教育活动中被原单位返聘回来从事材料的写作工作到现在。
腾飞的年代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我深受鼓舞,回想自己从小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我们的党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国家公务员和党的基层干部。尽管童年和少年时期挨过饿受过冻,但仍比父亲辈荣幸和幸福多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富民惠民政策一步步得到迅速落实,农民的生活水平真是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首先是实行联产承包,解决了了亿万农民的温饱。国家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第一个改革就是从农村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大包干前由于是计划经济,在机关食堂就餐得交粮票,一个年轻人也跟其他人一样,每顿四两粮票,一天一斤二,一月三十六斤,。而实行了大包干之后,粮食产多少都是自己的,从那时起才算吃饱了肚子。全国都一样,粮食的丰产丰收解决了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使我们的国家经济基础越来越巩固,人民越来越幸福。
其次是实行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实力逐步增强。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所有物资和商品全都实行计划供给,买盒火柴得购物证,买斤猪肉须肉票,买台名牌缝纫机就更需要高级后门才行,一般人就望尘莫及了,就连供销社购进的臭鱼虾,没有熟悉人也买不着。所以那时在粮管所、供销社食品站等部门工作是非常吃香的。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物资活乏了,商品琳琅目了,只要布兜有钱要啥有啥,谁也不用求了。近几年各种超市应运而生,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的需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实现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富裕梦的响亮口号。我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有党的富民强国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有勤劳智慧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使我们的国家经济基础更巩固、更厚实,我们的国防和科技实力更富有,人民生活更美好。
回首我个人的经历,一首《走进新时代》做了最好的结束语“我们唱着东方红顶天立地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走近新时代”。这个领路人就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由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伟大的中国在就一定会腾飞起来!
柳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