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梦
2013-08-08 16:52:0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数: 698|单位: 滨州市服务业发展局
时光岁月匆匆,青春渐行远逝,瞬间我已到了暮年。它似一幅画卷,被我挥洒的星星点点。人虽已老,但实现“中国梦”是我毕生的期望和追求。现在我更应在有生之年,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追梦,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正如《龟虽寿》诗中所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们这一代背负着一种责任、一种寄托、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和期待。绵延万里国土,坐拥千年历史,中国,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历经千载风雨,犹如一只睡醒的雄狮,让世界为之一振!
回首过去,且看今朝。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党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不但站了起来,而且改革开放后富了起来。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各行各业都突飞猛进,努力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在诸多社会发展关键时期,我们党都充当了中华民族复兴的顶梁柱、主心骨。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领路人,指明了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当今中国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从历史的角度讲,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一直对梦想努力追求,他们艰苦奋斗,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为实现梦想,不遗余力。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不仅是华夏民族生命之火的延续,更是华夏儿女为之奋斗的不竭动力。
到底什么是“中国梦”?我认为“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主权完整独立,民族团结振兴,社会公正和谐,人民幸福安康;就是要实现经济富强、政治民主、文化繁荣、军力强大。简言之,就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中国梦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理解了“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认识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国梦”其实有两个维度,即民族性和时代性。从民族性维度说,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时代性维度说, 就是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的实现,就谈不上民族复兴,同样,离开了民族复兴,现代化也将失去主体。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之梦,其实早在1840年就开始了,回眸现代化艰难历程,从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既是启蒙之路,也是救亡之路,没有启蒙,就不可能在时代意义上拯救中华民族,从而也就谈不上从根本上完成救亡之使命。没有救亡,也不可能在民族性维度上拯救中华民族,启蒙也势必会失去依附其上的载体。因此,今天我们应该把民族复兴同现代化内在地联系起来考量。
现实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要摆脱屈辱、改变落后,就必须要不断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要实现国家富强,光靠软实力是不够的,更需要国家强大军事力量的硬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国家政权稳定,才能保证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才能扫平阻挡国家和平崛起的一切障碍。
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以实际行动共筑“中国梦”。我觉得需要从两个方面去看,一是“中国梦”就是让我们用一种超然的情怀去看待和对待现实,二是应该把“中国梦”这个理想、目标化作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以便使大家真正感到可以上手,可以落实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脚踏实地,心怀希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用这八字激励我们把学习十八大精神的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谋求中华民族的强盛和复兴,“中国梦”可以说是一条连在现实和将来的纽带,老子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梦”是一种宏伟的愿景,但它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走向理想境界的现实过程。“中国梦”并不能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但它可以为我们化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提供目标、方向和动力。光靠物质刺激和利益驱动是不行的,信念、精神的作用不可低估,而且它远比利益驱动来得更持久和更富有韧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此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和力量,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努力奋斗,这样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就会更快、更早地实现“中国梦”。因此,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千古遗训,以勤俭精神和忧患意识作为立身之本,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艰苦奋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用共同的智慧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共筑“中国梦”,共享“中国梦”。
俎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