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追梦老人——刘恒月

2013-09-18 09:47:37|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数: 7026|单位: 枣庄矿务局

每逢节假日,特别是我国传统的节假日,总会见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在枣庄矿业集团的许多矿工居住区,在兖州矿业集团的不少基层单位,满怀亲情地在走访亲友邻里,同事故旧……他走到那里,那里就洋溢着一派浓浓的工友情、草根情和故乡情。他对所有姓“煤”的人,都有一种数不尽的情缘。他和这些人一道,用自己一生最宝贵的年华,一直在追求,一直在书写一部辉煌的《矿工梦》。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离休老人——刘恒月。

刘恒月同志,一九三一年生,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洪村人。解放前,十六岁就在陶庄矿下井,挖煤、拉煤筐,什么苦活都干过,是典型的社会最底层的“煤黑子”,过着非人的生活。解放后,在党组织的关怀下,通过速成教育,进入了国家煤炭工业部干部学院攻读。毕业后,回到枣庄,从基层干部做起,科长、矿长,先后在朱子埠矿、陶庄矿、柴里矿奋战多年。他为追求煤矿安全、优质、高效的矿工梦,和广大干部工人一起,奉献聪明才智,抛洒心血和汗水,在各矿都留下了磨灭不掉的足迹。八十年代初,任枣庄矿务局局长。一九八六年底,国家重点开发的超大型矿区——兖州矿务局,迎来了这位肩负重任的局长。从此,他就和兖矿十几万职工,在矿井建设和煤炭开发两条战线并肩作战,胜利地拿下了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大型煤炭和煤化工等综合工业园区,荣获国家授予的多项桂冠。他于一九九二年底离休。

离休后,面对全局三万五千多名老年职工,他意识到需要尽快把离退休职工组织起来,安排好大家的晚年生活。他迅速整顿和组合了“兖矿老年书画研究会”,并且抓紧时间向全矿区基层单位发展。大家推选他当会长,这一干,又是十多年。他们的老年书画会,实施“年德俱尊工程”,口号是“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以德养寿”,并提出“一、一、一、四”工程为奋斗目标,即“修一百年高寿、献一片丹心、写一部好书、成四项艺术(学会诗、书、画、印)”。他们把全局老年职工组织起来以后,首先以能者为师。随后,通过交流、请来专家,请来名人,到基层学会去作辅导,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年年出人才、出作品、出精品。他们的老年书画精品,一直向全国煤炭系统,向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书画协会,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和交流。后来,又发展到与韩国、泰国和日本的相关组织进行了国际交流。

六十多年来,“煤黑子”出身的刘恒月老人,魂牵梦绕、苦苦追求、始终为之奋斗的一个“矿工梦”,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煤矿工人艰苦劳作的工作条件,努力“提高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变煤炭企业的整体形象”。这是全体矿工的“梦”,是整个煤炭企业的“梦”,是矿山“天字号”的大事。一九九二年十月,国家煤炭工业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高杨文,得悉刘恒月为此要写一本书的时候,高兴地来信祝贺。信中说:“煤黑子成为企业家,煤黑子写诗又出书,都是新鲜事……至于书名,我意用《煤黑子的足迹——为改变煤矿整体形象而奋斗》。”

书很快出版了,刘恒月却感到肩负的历史使命更重了。离休后的二十多年,他为自己选择了“自找麻烦”型的生活方式,坚持“老有所梦”。他为煤矿职工,为煤矿老人,有用不完的心思,干不尽的工作。很多老年同伴说他“执着的追求,有时达到自己虐待自己的程度”。这十多年,他为老年学会写下工作日志和日记一百五十多万字,各种文稿三百多万字。他出版了四本书,但更多的是和大家一道,年年出版大量的诗、书、画、印等作品,他们还选出很多作品送到矿井作业单位,为生产第一线服务,活跃了在岗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近来,他和老年同伴们又提出:“我国的煤炭工业,不仅要有自己的开采史、发展史,更需要有一部文化史、文明史。”他们准备积极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矿博物馆提出建议,尽快组织人员,抢救资料、撰写大纲、写下中国煤炭工业的艰辛与辉煌,让“矿工梦”融入我们伟大民族振兴的“中国梦”。

                                                                                                         

                                                                                                           丁丽欣 牛茂国 


Copyright © 2013 版权所有老干部之家 ( 鲁ICP备2023044249号 )
地址: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     山东文教大厦北楼319室

GMT+8, 2025-7-19 09:40 , Processed in 0.011369 second(s), 6 queries .